爲何美國的老師從來不用小紅花獎勵學生?

有一次,我給我的美國學生們看了一部叫《小紅花》的中國電影,講的是北京一所小學的故事。學生的好壞是根據他們所得的小紅花為標準的,

老師以手中掌握著“賜”小紅花的權力來“管理”、“鞭策”學生,而學生則以得到小紅花為目的地去做一切事情,包括什麼時候上廁所。

為何美國的老師從來不用小紅花獎勵學生?

一個老師自己制定的授予或沒收小紅花的標準成了一大群孩子的是非標準,行為準則。看完電影以後,學生們都不敢相信世界上會有這樣的學校,這樣的教育方式和內容,這樣的學生生活。若不是我告訴他們我親身經歷過這樣的學校生活的話,這些美國孩子是不會相信的。

為何美國的老師從來不用小紅花獎勵學生?

70年代我上中學的時候,每次考試以後,學校都會把所有人按成績高低排列出名次,及格的人的名字和分數用黑色,不及格的用紅色寫在大字報紙上,貼在牆上。

那時我總是為自己名列前茅洋洋得意。那個年代由於我的出身不好,所以沒有公平競爭的權力,於是我就更好強,在所有自己能夠與別人競爭的領域拼命爭第一。

可是到了美國以後,卻發現在美國的學校裡每個學生的成績都是被當作個人隱私對待的。老師把打了分的功課或試卷發還給學生的時候,一定是不會讓別的人看到那個學生的分數的。

除非學生本人不在乎,否則一個學生的成績是任何其他人不會知道的。因為美國人認為公開讓一個在某方面不如別人的人感到羞辱是不道德的。而且沒有人有權力公開別人的隱私。

為何美國的老師從來不用小紅花獎勵學生?

我剛開始在美國做老師的時候,很想用中國人的方法去“鼓勵”學生互相競爭,有上進心。可是不可以。美國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是幫助孩子不要跟別人比,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學校。因為他們說上帝造的每一個人都不一樣,無論世界上有多少人,沒有一個人的指紋是與另一個人相同的,所以人和人之間是無法比較的。

我曾經覺得美國人如此“護弱”一定會導致孩子們不求上進,安居下風。可是事實卻非如此。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各個領域中的成功人士所佔的比例都是很高的。這是為什麼呢?

後來我慢慢地發現,在美國,孩子從小受到的教育是不要跟別人比,但是一定要跟自己比。要時時刻刻地去努力,使自己永遠在進步,今天的我要比昨天的我更強壯,更有知識,更懂事,更成熟,更有本事,更健康,更優秀...。

Do your best(盡你最大的努力),Don't give up (不要放棄)是每個孩子的座右銘。美國孩子都知道,只要自己盡了最大的努力,無論如何都不放棄,那麼無論達到了什麼標準都是最優秀的。有的學生盡了最大的努力得了100分,有的學生盡了最大的努力才得了60分,在老師眼裡,父母心裡兩者都是優秀的,成功的。

為何美國的老師從來不用小紅花獎勵學生?

也正是因為這樣,在美國,大多數的人們無論在哪個行業,做什麼樣的工作都是高高興興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因為每個人都會去選擇能讓自己充分發揮能力的和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做,所以每個人都會有成就感,無論他們的工作是什麼。

得了諾貝爾科學獎的人和每天都把麥當勞的地板擦得乾乾淨淨的人都會覺得自己很體面,都會同樣得到人們的讚揚和尊重。

在美國,很少會有人因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滿足的,因為人們的生活樂趣不來自於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而是來自於不斷地學習進步,自我充足,自我提高。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