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結構是每個單字內部各部分的組織配合。結構好,就疏密有序,緊湊不散。結構的原則是什麼呢?唐代大書法家孫過庭說過:“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終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違”就是錯雜多樣,參差變化。這就要求:在合理的變化中求得字體重心的穩固,而不是在平板中求穩 。但是,“違”一定要是合理的, 否則就走向反面,造成混亂。如何掌握這個限度呢?就是要“和”,即和諧,離開了“和”,“違”就會走向“犯”,成了沒有組織,沒有美感的亂變化。

本篇對《勤禮碑》字體結構的一些重要原則分別作出分析。

上長橫

上長橫至字寬,對下有幅蓋之勢。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下長橫

下長橫至字寬。穩穩地托住上部。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中長橫

中長橫至字寬,使橫向舒展而不侷促。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橫不平

《勤禮碑》中字的橫畫都不同程度的向右上方取勢,以達到視覺上的平衡。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重橫

一個字中如有兩個以上的橫畫,就要從位置、長短、輕重等方面求變化,以使字體生動。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中豎

字中間的長豎筆要挺立、厚重,下部收筆用懸針。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左收右伸

當一個字的左、右都有豎筆時,應該左豎筆輕而短,右豎筆重且長。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筆畫相向

左邊的筆畫向左拱出,“面”朝右;右邊的筆畫向右拱出,“面”朝左;兩豎形成“面對面”,呼應之勢。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筆畫相背

左右兩豎都向內拱,“面”朝外,成“背靠背”形態。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多列

一個字中如有兩個以上的豎筆時,其形成的間距應近似相等。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上下對齊

字的上部和下部都有豎筆時,應遙相對應,以使字的骨架端莊。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頂撇

在字頭上的小撇為頂撇,也稱平撇,不可寫成斜撇,否則字就“垂頭喪氣”了!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重撇

一個字中有兩個以上的撇筆時,他們之間就要有長短、彎曲度等方面的區別,以求變化,避免呆板。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重捺

一個字中有兩個以上捺筆時,只能保留一個捺筆,以免重複。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多鉤

一個字中有兩個以上的鉤時,要分出主次,以免喧賓奪主。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橫長撇短

橫撇搭配時,橫如果長,撇就要短,以取橫勢。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橫短撇長

橫撇搭配時,橫短,撇就要長,以取豎勢。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橫短豎長 則撇捺收

橫短豎長時,撇捺不可寫得過長,以突出豎筆的挺拔。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橫長豎短 則撇捺伸

橫長豎短時,撇和捺佔位要寬,以呈覆蓋之勢。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左高

左邊筆畫少時,佔位要高,以達到視覺上的平衡。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右低

右邊筆畫少時,佔位要低。這樣可以保持視覺上的平稀。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上寬

上邊部分寬大,下邊部分窄緊,整個字顯得開闊、威武。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下寬

上邊部分緊湊,下邊部分寬大,整個字顯得穩如泰山。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中寬

字的中間部分寬大,上、下部分收緊,整個字富於節奏感。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中窄

字的中間部分窄小,上、下部分寬大,整個字富有節奏變化。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左上包右下

包圍部分要收斂,被包圍部分要寫得獨立、寬綽,無拘束​。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右上包左下

被包圍部分要左出,以和包圍部分成對應之勢。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左下包右上

被包圍部分要收緊,形小;包圍部分要舒展、開闊。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上包下

被包圍部分佔位要高,框內的布白要儘量均勻、諧調。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

全包圍

框內被包圍部分要偏左、偏上,以達到視覺上的平衡。
顏真卿《勤禮碑》結構分析(一)​(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