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爲什麼要發動貿易戰

特朗普為什麼要發動貿易戰

01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頻出異舉,行事非常,不循常理,特立獨行的個性總是常常把世界搞得雞飛狗跳,讓人難以捉摸。

特朗普是不是世界政壇上的“異類”,筆者不以為然,恰是多年來的精英政客模式長時間形成的話語體系構築了一種政治生態,而這種生態一旦固化,繼而在全球化的國際交往中形成一種認同,那麼任何一個與此種生態氣氛不相合的人走出來,都會引發譁然。

從這個視角來說,特朗普戳破了一種平衡——他是商人,不是政客,自然不會去理會官場上的那套是是非非,行事標準也會更多地依照一個普通人的視角思維,嬉笑怒罵,全憑自然,殺伐決斷,快人快語。

如此一來,世界難免不淡定了。

02

筆者曾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準確推斷出特朗普成功競選的可能性極大,原因在於他是生面孔,這一推斷也並非純屬假設,而是其來有自:

多年來,美國大選的結局幾乎形成了一種情景趨同,就是老政客無一不是敗給了生面孔。大概美國人也看慣了政客的那點兒嘴臉,因此對他們當選總統後可能的作為並不報以太大樂觀,反而更支持那些籍籍無名的新人,相信他們可以為美國帶來新鮮的空氣。

特朗普的成功並非偶然,箇中有其必然的邏輯。

世界對特朗普的成功競選迷惑不解,對其行為方式不以為然,對特朗普自上任以降的諸多舉措更是從根本上存在誤判,準備不足,加上其快人快語的個性與借用推特旗幟鮮明地表達個人觀點,這種“放浪不羈”與“不成體統”的鮮明風格恰恰能讓其擺脫政客模式的固有桎梏,去除流弊,改革出新,用商業思維應付當今經濟日益政治化,陷入盲目全球化合作泥潭的發展扭曲,重新實現資源自由、合理配置,不無益處,正因如此,特朗普的各種“退群”就不難理解其背後邏輯,而值得玩味。

這種任性與“不合作”,顯然激怒了不明就裡的人們,以至於各種謾罵、嘲諷,紛至沓來。

冷嘲熱諷,肆意攻訐,顯然並不能解決問題,除了逞口舌之快,沒有任何意義,世界需要重新認識特朗普,從長期形成的經驗主義與認知侷限中走出來,重新認識經濟發展的本質邏輯,缺什麼,補什麼,培元固本,藏富於民。

因為,世界開始在變化,長期以來藉助國際資源與市場紅利,以期發展本國經濟的思維與實踐,隨著貿易交往的日益深化與矛盾顯露,空間日益收窄,不堪久用,被忽略的內部市場建設與發展,亟須提上日程。

03

從上任伊始,特朗普一紙申明,公開招聘4000餘名高官職位,已經表現出其強化美國市場建設的主張,重用懂市場的商業化人才,摒棄無能庸吏,重塑市場生態,迎接海外實業迴歸,發展本國經濟,這是商人總統有別於一般政客的特有思維。通過專業化管理,提升政府對市場發展的服務能力,釐清政府與市場關係,壯大市場實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從管理要效益,這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大計與本質所在,作為商人出身的總統,這一點當然沒有任何政客能比他更懂市場,更能以切身的體會出臺利好商業市場的根本措施。

為市場提供專業、完善的政府服務與管理,是著眼於整個商業生態出發的宏觀考量,緊接著通過減稅讓利,直接賦予企業、居民作為生產者與消費者兩個重要的市場主體充分的發展權利,實現市場化資源配置的優化,如此一來,政府、企業、居民三位一體,在服務、生產、消費三個環節各盡其能,保證整個經濟運轉的良性循環,這是對於任何一個經濟體來說真正健康發展的根本驅動力量。

特朗普作為商人出身,對於政府對市場的理解程度與市場對政府的政策需求無疑更瞭然於胸,所以對於稅改這一直接關係企業、居民持續發展與可支配收入提高的重要調控工具當然比之於任何政客而言更有著直接的體會,這也是直接推動美國減稅法案最終得以出爐的直接原因。

2017年12月22日,特朗普簽署美國自1986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減稅法案。根據減稅法案,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率將從原有的35%降至21%,個人所得稅方面,不僅原有稅率明顯下調,個稅起徵點更是大幅提高:單獨報稅情況下由過去的6350美元提高到12000美元,夫妻共同報稅情況下由過去的12700美元提高到24000美元。

種種致力於美國經濟發展的一攬子政策,最終取得的成績不可謂不亮麗:特朗普上臺一年多來,美國道瓊斯指數最高上漲超過8000點,給美國創收12萬億美元,在本月初公佈的美國5月非農數據,不僅遠超預期,失業率更是隻有3.8%,創18年以來新低。

04

最為外界所“詬病”的,莫過於特朗普在外交舞臺上一系列的“出爾反爾”,以及在貿易問題上的“霸道”行徑,國際問題與爭端的大膽言論,政府間組織的進出無常,中美關係的前恭後倨,朝鮮問題的變臉和好,種種反轉與戲劇化本身,既展示了特朗普不循常法與特立獨行的“怪誕”,將自己的進攻與防守演繹得亂花迷眼,又巧取豪奪,一步步地實現著自己的預定目的。

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發展至今,國家間的經濟聯繫和摩擦的失衡正從幕後走向前臺,全球廣泛緊密合作的前期紅利伴隨經濟的全面透支已經日益消耗,由此導致的合作共贏空間日益收窄,如此勢必引發日積月累的國際收支失衡在後期頻頻爆發,演變為世界合作危機。特朗普對於國際合作動輒“不合作”,對政府間合作組織指指點點,未嘗不是對合作紅利背後所需的龐大投入心生警惕,在世界經濟前景黯淡,不確定因素加多的情況下,“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過度地投入精力,介入國際事務,未蒙其利,恐獲其害。

況且,對於經濟而言,發展的重心是立足於國內,國際市場只是國內市場消費的延伸與補充,一味追求貿易依賴而忽視本土市場發展,何啻於捨本逐末。在世界經濟復甦乏力,重要經濟體泡沫化盛行,尤須抓住時機,爭分奪秒,部署好國內經濟發展大局,重塑經濟發展良好生態,至於一定時期的重貿易、出口,輕實業發展,可以理解為特殊背景下的一時需要,過後應當及時改弦更張,否則日久依賴,錯失的是本土市場發掘的不足與本土工業發展的遲滯,到頭來國際市場不堪為用,國內市場先天不足,內外交困,並非沒有自身原因。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一方面有其商人思維的特有膽識,與市場眼光,另一方面也與我們這些年來一味高看貿易順差的思維慣性有關,最終錯失了積極利用入世後的國際資源與市場進行本土工業優化升級的改造窗口,一味輸出低端製造,自顧不暇,如今要轉型升級,無論國際國內形勢,都不利於我,尷尬至極。

05

應該看到,特朗普的出現及其一系列猝不及防的舉措的推出,讓長期以來形成的全球政治默契與勢力平衡遭遇空前危機,從目前局勢來看,此種情形仍將持續,並將伴隨未來若干年,表面看,這是美國政治生態的一次巨大變化,實際上是戰後在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過程中,世界經濟的廣泛成長與緊密融合,各國之間前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必然會在中後期集中釋放,特朗普只是打破這一脆弱平衡,加速世界風險暴露的“刺頭”與“引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