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不力,貨幣政策當頭,從去槓桿到穩槓桿談政策邏輯

財政政策不力,貨幣政策當頭,從去槓桿到穩槓桿談政策邏輯

財政政策不力,貨幣政策當頭,從去槓桿到穩槓桿談政策邏輯

​5月,社融規模創下22個月新低,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創下14年新低,疊加中美貿易戰,經濟發展內外交困,宏觀政策面臨關鍵取向,4月以來國常會議兩次提擴內需,在財政政策不積極,稅收規模不減反增,財政支出未有明顯赤字情勢下,穩增長穩局勢穩槓桿向貨幣政策轉移。

繼上週五央行電話指導大行購買中低信用債券,並予MLF額外額度支持後,新周伊始,央行正式開展5020億1年期利率為3.3%的MLF操作,在當日無MLF到期的情況下,實現中長期流動性投放,疊加當日7天170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市場淨投放3320億元。

早在6月6日,央行超額續作2035億元MLF,隨後在6月19日再次新作2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以及7月13日完全對沖MLF操作到此次大額新作5020億元MLF,六七兩月,央行共向市場投放9055億元流動性,疊加1月25日定向降準4500億元、4月25日定向降準13000億元,同時置換9000億元MLF,以及7月5日降準7000億元,透過降準+MLF,央行累計向市場投放24555億元,貨幣政策不斷透過金融工具實現邊際改善。

此次,央行重點對AA+以上及以下信用債指導銀行分別實施1∶1與1∶2較月初報送貸款規模予以MLF資金,以應對金融去槓桿和外部環境導致的經濟面下行,考慮資管新規最新指導意見放寬非標融資、銀行理財門檻,貨幣政策邊際寬鬆正在向寬信用轉移。

金融去槓桿節奏突然放緩,趨於穩槓桿,對中低信用債放寬並給予資金支持,疊加前期央行對PSL抵押品擔保放寬標準,政策上的轉向雖說是在經濟基本面壓力下維持市場相對寬鬆的權宜之計,然而要謹防去槓桿大方向遇挫繞行導致市場預期改變形成加槓桿反彈,最終前功盡棄。我們今天一再強調,2009年的4萬億是導致今天一切困難與問題的總源頭,沒有4萬億的強刺激,忍痛讓不良企業破產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今天我們能免除許多煩惱與改革發展陣痛,10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在產業調整疊加4萬億後遺症的金融去槓桿中艱難跋涉,錯過這一次的忍痛調整,焉知未來我們不會暴露更多問題。

紓解危困,最直接的辦法依然是減稅+緊貨幣,依靠積極、積極、更積極的財政政策與嚴格管束貨幣,降低企業與居民負擔,引導企業與產業量力而行,徐圖調整,優化升級,沒有經歷艱難的陣痛,調整結構(在此過程中加以減稅減負),迫使市場出清,經濟發展難言再出發。

然而,尷尬的是上半年,我國稅收收入(已扣減出口退稅)81607億元,同比增長15.3%,超過GDP增速(6.8%)8.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業稅收收入增長20.5%。

今後一段時期,維持經濟基本面的貨幣政策依賴將更加明顯,也會更加難以邊際性改善,“錢荒”與“流動性陷阱”的威脅有增無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