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剩女」,現在都是「剩男」了,男女比例失衡成就「剩人」

現在人們都婚姻的態度可以說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前在農村,女孩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如果一直沒有嫁出去,那父母都挺不起腰板,感覺像偷了人家一樣,以前的“剩女”也總是被媒體關注,但是,現在的世道變了,男女的社會地位也發生了變化。

以前是“剩女”,現在都是“剩男”了,男女比例失衡成就“剩人”

現在的女孩根本不愁找不到對象,反而是“剩男”們開始著急了,這些年都在提“中國式剩男”,因為性別失衡,男性比女性多出來三千萬,是血淋淋的扎心數據。

現存的“剩男”“剩女”

以前是“剩女”,現在都是“剩男”了,男女比例失衡成就“剩人”

現在的“剩女”可不是以前真正剩下來的女性了,現在的“剩女”基本上都是大城市裡的女白領、女強人。

她們“剩”,是有資本的,她們一般都有較高的學歷,有較好的工作,有獨立自主的意識,她們一個人可以過的比較好,當然,她們也希望能有伴侶可以一起攜手共走人生路,也希望有人能夠陪伴能夠共同生兒育女。

但是,獨立而理性的女性,希望的是,找一個各方面有較高素質的男性為伴,能夠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至少不比單身的時候差。如果打算生育的話,更對男性的經濟條件及人品方面,有較為嚴格的考量,這樣的女性考慮的更加全面,對自己、對孩子、對社會等全方面考量,而不會因為一時的頭腦發熱而賭上自己的一生。

以前是“剩女”,現在都是“剩男”了,男女比例失衡成就“剩人”

在這種篩選機制之下,除了一部分在絕對數量多出來的三千萬男性是肯定沒有婚配的之外,其實還有大量的男性,從經濟、外表、性格、人品等多方面,都是在淘汰之列的。

所以這部分的“剩女”是她們主動選擇的,也就是說她們是佔據主動權的。

而“剩男”們就沒有那樣的有優勢了,男性之所以成為“剩男”主要有兩種情況。

以前是“剩女”,現在都是“剩男”了,男女比例失衡成就“剩人”

首先就是有權有勢的高層精英,比如國民老公王什麼聰,李什麼楷等等,這類人有足夠的資本,當然他們也不缺愛,所以這類人不多說,畢竟,有錢人的生活我們理解不了。

其次就是被挑“剩”的一類,他們渴望愛情,渴望結婚,但事實卻始終不能找到願意的對方,當然這裡麵包含了太多的因素,比如容貌、經濟條件、家庭因素等等,畢竟就算一對一配對,還會剩出3000萬個呢。

所以相對“剩女”擁有更多的主動權來說,“剩男”更多的是無奈和心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