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一大早,朋友就跟我瘋狂吐槽自己的表妹:“真是個小白眼狼!”

原來,朋友表妹小梅是單親家庭,媽媽心疼女兒沒有得到完整的愛,就拼命工作,努力為女兒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來彌補感情上的缺失。

所以,對於女兒,媽媽是有求必應,做不到的到處找人想辦法也要做到。就這樣,表妹養成了高高在上的樣子,動不動就對媽媽大呼小叫。

前兩天,朋友表妹過生日,她媽媽準備了一個小的生日聚會給她慶祝生日,本來大家都高高興興的,聚在一起聊聊天,結果表妹不開心了,先是嫌棄定的飯店不夠檔次,又嫌棄媽媽給她的禮物不是名牌……總之就是所有的都不如她的意。

中國式父母: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做父母的一定想不通:

那個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物質條件而在外面拼死拼活、東奔西走的你;那個髒活重活都不捨得讓孩子碰,即使累了自己也不想累孩子的你;那個自己吃了很多的苦,所以希望能讓孩子的世界有更多美好的你,為什麼得不到孩子應有的感恩和尊重?

我想起以前看到的一條新聞。

中國式父母: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有個男孩成績優秀,常常考第一,奧數、圍棋樣樣精通。

而這個男孩對他父母,則是非常嫌棄,直言:

“他們沒什麼錢,不配有我這好兒子!”

“只開得起十幾萬的日系車”

“同學都拿iphone7,而我只有一個兒童手錶!”

所有的一切都成為了父母“不配”成為他父母的理由。

一個才十歲的孩子竟然會有這種想法!

更可怕的這樣的現象似乎變得越來越普遍了!

父母明明已經竭盡所能地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可孩子似乎變得更加“貪心”,連半點感激之情都沒有!

一個做快遞員的父親,為了這個家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了孩子能夠有好的物質條件,每天辛辛苦苦的工作卻僅是因為沒錢給孩子買名牌鞋子和iphone7,竟然被孩子勒令站在門外不準進門,並對他破口大罵:

“讓你買雙鞋,不說阿迪耐克,給我買個李寧也行啊,你給我整雙安踏,還是早市上買的,你還有臉問為什麼不穿?”

“你給我記著,今年沒有ipone7,沒你這個爹!”

更可悲的是,當兒子冒出一句“知道錯了沒”,父親居然回答“我錯了,兒子”,最後還真因為兒子要的“跪下”而跪下。

中國式父母: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許多中國式父母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白眼狼,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卻培養出一個個“受之無愧”的孩子。

“受之無愧”是指孩子覺得父母所有的付出都是應該的,如果哪一天父母付出的不夠多,孩子還會心生怨恨。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這種事情?

是因為中國式父母往往以孩子為中心,一大家子人圍繞著一個孩子轉,為孩子付出了太多,習慣包辦孩子的大小瑣事,卻忘了孩子有學習愛與給予的權利。

司馬光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

有一條新聞,一名年輕女子在大街上對一名環衛工辱罵、拖行、拳打腳踢。

更加令人震驚的是,這不是路人毆打環衛工,而是女兒在問母親要錢!還是一個已經結完婚生完子的女兒!

做環衛工超過十年的母親,一個月才幾千塊錢,女兒連孩子都有了,還頻繁地問母親要錢,不給就又罵又打。

中國式父母: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盧梭在《愛彌兒》中指出:“你瞭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現在的父母,總想著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也是害了未來的自己。

在之前的綜藝節目《中餐廳》中,有一次趙薇和客人聊起了育兒經。

其中有位媽媽說:“孩子說了,再也不和我出來玩了。”

趙薇問:“為什麼,他看不上你哪裡?”

媽媽說:“哪裡都看不上,我在家裡的地位被孩子排在最後,他自己排第一。”

趙薇:“你不能讓兒子有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將來你老了,他也覺得你沒那麼重要,不能太把孩子當回事兒!”

當孩子覺得你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你在他的心中已經成為了習慣,你這樣長此以往,會讓他覺得別人對他的好,是應該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

養育孩子,不僅需要鬥智鬥勇,它更需要時刻保持平衡,既不能對孩子不管不顧,也不能對孩子溺愛得太深。

楊瀾談自己的教育經歷時,曾說:別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實、快樂,有責任感,有情緒管理能力,孩子會模仿你的。

還有一種聰明的做法,就是向孩子示弱,讓孩子懂得去理解和尊重父母,體驗生活中的不容易。否則孩子們心安理得享受著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

中國式父母: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