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縣民工支前剿匪

灌縣民工支前剿匪

中共都江堰市委黨史研究室

解放初,國民黨匪特糾集一起,盤踞黑水境內,企圖負隅頑抗。於是,黑水成為“內陸小臺灣”。1952年6月,國民黨派往黑水縣瓦缽樑子的殘匪向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軍部隊發起了攻擊,導致黑水的局勢越來越嚴重。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經中央與西南局批准,決定發起黑水戰役,徹底剿滅黑水的土匪,中國人民解放軍打響了解放中國的最後一役——黑水戰役。自此,灌縣(今都江堰市,下同)成為黑水戰役的後勤總部所在地。

盤踞黑水的匪特有周迅予、傅秉勳和何本初三路股匪。其中,以周迅予為中將總指揮(國民黨逃離大陸後在臺灣任命)的“中華人民反共突擊軍第249路” ,傅秉勳、何本初為其副手。249路總部下轄8個縱隊,4個獨立旅,8個獨立支隊。從我軍繳獲的敵方文件上看,登記在冊的土匪共有8145人。其中,戰鬥力較強的有流竄至黑水一帶的漢族土匪1100餘人、國民黨殘兵敗將2500餘人,其總部官員皆為國民黨特務。

解放黑水,實質上是兩大任務。一方面在政治上爭取少數民族上層,另一方面在軍事上清剿頑匪。黑水戰役打響後,解放軍採取政治爭取與軍事打擊雙管齊下的戰略。政治上爭取瓦解敵人,團結群眾,孤立匪特;軍事上狠狠打擊敵人,攻必克,守必堅,戰必勝,由點到線到面逐一佔領,佔領一地,鞏固一地,爭取一地群眾,開展一地工作。

黑水剿匪戰役開始後,西南軍區、川西軍區命令成立黑水剿匪前線指揮部統一指揮,西南公安司令部副政委郭林祥任總指揮兼政治委員,公安師師長張行忠為副總指揮,川西軍區參謀長唐健伯為參謀長。以公安師師部為前線指揮部機關。茂縣軍分區副司令員門國樑於1952年6月28日先行進至新康苗寺與郭林祥、唐健伯會合,正式成立指揮部。西南軍區電令川西、川北、西康等地區的人民武裝部服從黑水剿匪前線指揮部的指揮,組織民兵協助剿匪部隊殲滅空投匪特,捕殲漏匪。同時,成立了西線、北線、東線三個指揮部,總兵力1 5萬人,發起黑水剿匪戰役。其中,包括貴州輕裝師,另有公安、川西、川南各一個團,共11個步兵團和4個空軍大隊。

為了支援在川西北少數民族聚居地茂縣專區執行剿匪任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加緊對逃竄在這裡並與地方反動勢力相互勾結,繼續與廣大人民為敵的國民黨殘餘部隊的進剿,1952年6月21日在成都成立了川西支前委員會,並決定在灌縣下設“川西區支前指揮部”,支前委員會主任為唐健伯,支前指揮部由川西軍區後勤部長馮丕成任總指揮,川西行署民政廳廳長張韶方、財政廳副廳長陳洪任副總指揮。灌縣支前指揮部總部下設灌縣、雜谷腦(今阿壩州理縣境內)、馬塘、綿竹、兩河口5個辦事處。在通往黑水的沿途還設立了10個小兵站,每站編制5-10人,負責檢查沿途運糧情況,動員民工修鋪道路、搭棚,組織群眾燒開水慰勞軍隊及供應過往民工飲水,同時擔負起運輸軍糧民工的醫療保障工作。指揮部先後組織川西民工4萬人擔負運輸任務,他們依靠肩扛、背背,將540萬斤食品和軍用物資運輸到剿匪前線,有力支援了剿匪作戰。其中,灌縣、彭縣、邛崍、崇慶等縣各組織民工8000-10000萬人,郫縣、溫江、大邑、崇寧等縣分別組織民工2500-3000人。1952年8月,民工支前工作任務完成。

當時的民工支前工作統一由川西地區行署部署。支前是以工代賑,按照省支前指揮部規定:民工工資,以每人每天背30公斤米、行30公里路為一個工作日,3.5公斤米包乾。其中,1公斤發給實物,另外2.5公斤按起止兩端物價混合折物發給。若民工1公斤大米吃不完,願意折價領取現款的,一律按各起止點米價折款返給現金,多勞多得。

當時,民工支前的運輸任務與運轉路線:第一線,以灌縣為起點,經威州(今阿壩州汶川縣)、雜谷腦,由常備民工直接運往馬唐。第一線運往部隊食米300餘萬公斤,民工食米170萬公斤,共計470餘萬公斤,其它各種物資80餘萬公斤。第二線,以綿竹為起點,直接運往兩河口。包括運往部隊食米75餘萬公斤,民工食米10萬公斤,共計85萬公斤,其它各種物資15萬公斤。

以上支前物資於7月1日起全面起運。各縣民工支前隊伍抵達灌縣後,接受統一安排,在灌縣領受運送糧食、軍用物資任務;然後,打著“XX縣民工支前支隊X大隊”的隊旗,沿岷江河谷徒步向茂縣、黑水、松潘方向挺進。民工們每人揹負100多斤重的食品、軍用物資,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以每天100裡左右的速度,將負重的腳步一步一步地印在支援前線的千里運輸線上。千年松茂古道,成為當時運送軍糧、軍用物資的“大動脈”。

松茂古道沿途山勢陡峭,有的地段空氣稀薄,終年積雪。長途跋涉的支前民工們受到解放軍戰士英雄事蹟的鼓舞,響亮地喊出了“匪亂不平,支前不停”、“解放軍在哪裡剿匪,我們就到哪裡支援”的戰鬥口號。

娘子嶺是位於灌縣龍溪鄉(當時屬阿壩州汶川縣管轄)與汶川縣交界的一座分水嶺,也是灌縣進入藏羌聚居區的第一個關隘。這一帶,沿途山高路陡,四處險象環生。支前隊伍運送物資抵達龍溪河谷時,都要集中進行宣傳鼓動,號召民工互幫互助。翻越娘子嶺時,廣大支前民工堅持“體力強多背,體力弱少背,病號不背“的原則,調整背運的物資,同時,還組織體力強的民工往返接運。他們相互激勵,往返接運,儘量不讓一個人掉隊,一次又一次地順利翻越娘子嶺,及時把物資運送到了最前線。

民工支前,往返時間少則十天、半月,多達二十餘天。期間,灌縣支前民工們先後集中運送物資到前線四次,最近的目的地是汶川縣威州,理縣薛城和雜谷腦,最遠的是茂縣赤不蘇、紅原縣刷經寺及馬塘等。金馬、聚源、石羊、蒲陽、中興等鄉鎮,組織的民工數量較多,普遍都在1000人以上。有的農村家庭,父子幾人都踴躍參加支前,把辛勤的汗水灑在漫漫、崎嶇的千里支前征途上。

黑水戰役於1952年9月20日結束,陸空部隊配合作戰歷時數月,共計殲滅土匪3635人,縱隊以上的匪首30人,繳獲槍支3828支,各種子彈9萬發,電臺4部。黑水地區解放後,剿匪前線指揮部根據中央和西南軍區、川西軍區指示決定撤離大部隊,留下少數部隊人馬重新部署清匪。而在此之前的8月16日,指揮部軍事代表和黑水地方黨組織已在黑水蘆花召開了各族代表大會,建立了人民政權。

剿匪平叛鬥爭的勝利,不僅在軍事上徹底消滅了國民黨殘餘勢力,還在政治上安定了社會秩序,摧毀了敵特匪徒妄圖通過發動反革命暴亂達到“反共復國”的罪惡目的。從根本上保證了新生的人民政權的安全與鞏固,為黨的新民主主義綱領的實施掃除了障礙,為恢復和發展生產事業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環境。

相關鏈接:黑水戰役背景

1949年秋, 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區(即原西康省茂縣專區)專員何本初到茂縣赤不蘇與黑水少數民族頭領蘇永和進行“應變會談”。l 0月,國民黨中統特務孫蔭祖,以甘肅商人身份潛入黑水,同蘇永和建立了關係,身份為蘇永和的“漢文秘書”。12月20日,胡宗南派遣的軍統403聯絡組少將劉宗禹、副組長陳理權、電臺臺長王法堯、譯電員鄭錦、副官陳綏之、搖機員陳佔雲和軍統拉薩站站長趙松南等特工人員到達黑水,送給蘇永和七九子彈40箱、手槍2支,卡賓槍1支,在麻窩垂直門內安裝電臺,使黑水與美蔣特務機關和國民黨殘部的無線電聯繫得到了加強。

1950年3月,國民黨楊森部134師副師長李福熙率殘部200餘人逃往黑水時,送蘇永和六零炮1門,輕、重機槍各1挺。蘇永和資助殘匪銀元數百個,麥面數百斤,豬肉千餘斤,犛牛肉和茶、布等物品。原國民黨少將稽查處長周迅予等在靖懋製造武裝叛亂的同時,派人到黑水活動,並在蘇永和的官寨內正式設立了“松理茂守備司令部”。

1951年4月,蘇永和派王澤郎、楊仲明等去松崗接應隱藏在蘇希聖官寨的傅秉勳。5月11日,傅秉勳帶領電臺臺長袁正宏及其一批特務骨幹,攜電臺和武器,潛入黑水麻窩。6月,傅秉勳用電臺與臺灣特務機關溝通聯繫,大肆散佈流言,煽動反共情緒。當時,正四處流竄的特務分子、反動軍警骨幹聞風成批潛入黑水,9月,傅秉勳糾集散兵遊勇、逃亡惡霸地主和各種社會渣滓,裹脅部分民族上層,在黑水拼湊成立了“中華人民反共突擊軍二四九路軍”,下設15個縱隊,4個獨立支隊,若干個大隊。經致電臺灣當局,蔣介石委任傅秉勳為中將司令,委任蘇永和為少將副司令兼第一縱隊司令。傅秉勳、蘇永和、劉華初等歃血為盟,共表反共決心。

1952年4月l 5日。臺灣當局出動飛機第一次為“二四九路軍”空投特務、電臺、武器、物品等,實際卻投到了南坪和平武交界處,全部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捕獲。5月下旬,長征時留落黑水的紅軍戰士楊建平(後用藏名“西格基”),因積極向茂縣專署黑水民族工作組提供情報,後被蘇永和發覺,派人將其暗殺。6月13日,臺灣當局再度出動飛機到黑水實施空投,他們在木蘇河壩成功空投特務5名、電臺3部,以及槍枝、子彈、藥品、罐頭食物和假人民幣50億(舊幣)、金磚、金條等物資。傅秉勳為策應臺灣當局和“擾亂中共戰略後方”,“在川、康、甘、青四省藏區建立鞏固的反攻基地”和“遲滯中共軍隊向西藏推進的速度”的戰略需要,立即令馮旅萍、劉華崗等與空投特務6人,攜電臺6部.往川、甘邊營造黑水以外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九、第六基地,企圖迅速煽起這些地區的武裝叛亂。蘇永和從木蘇回到麻窩後,派楊中爾甲、阿茸、塔爾平、羅爾基等人,分別到松崗、康貓寺、赤不蘇、薛城等地串聯土官、頭人,送達臺灣製成的“大舉反攻大陸”信件,商約共同反共。至此,他們擁有殘匪武裝近2000人槍,可動員土兵5000餘人槍。6月20日,派往瓦缽樑子的殘匪向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軍部隊發起進攻,從而打響了黑水戰投的第一槍。此後,黑水局勢日趨嚴重,進軍剿匪勢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