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慢增長時代,迅雷何以開闢高增長的區塊鏈賽道?

8月15日,騰訊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9%,創三年以來新低;同日,迅雷的二季度財報披露,其營業收入增長70.7%。

迅雷的營收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爆發(同比增速128.5%),持續三個季度超高速增長,在互聯網界無出其右。

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為不止騰訊,整個互聯網都正從高速增長回落到中低速增長的進程中。

市場上對迅雷的數據變化概括為迅雷進行了轉型,尤其是區塊鏈+雲計算為迅雷提供了新的增長動力。

但是,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涉足區塊鏈,還有數十家非互聯網上市公司宣佈要做區塊鏈,為何只有迅雷實現如此高速增長,這值得進一步探討。

邊緣創新:網心科技

覆盤迅雷,首先回到出現變化的原點:2014年1月。

2014年,互聯網接入中國20週年,4G網絡正在鋪開,眾互聯網企業紛紛瞄準一個巨大的風口——移動互聯網。

沒有誰注意到位居深圳的一家二線互聯網企業迅雷開展了一項計劃——迅雷水晶計劃。

該計劃2014年1月對外發布,由原騰訊雲的總裁陳磊帶隊負責,向互聯網遊戲公司和互聯網視頻公司提供分佈式的CDN服務。其技術原理是,用戶可以利用自己閒置的上傳寬帶資源,通過“挖礦”獲得水晶,水晶可兌換現金等獎勵。簡而言之,水晶計劃可以利用社會化資源來解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帶寬、存儲等問題。

上述信息是2014年關於水晶計劃對外披露的最詳盡的信息。當時,在CDN行業裡面已經形成網宿科技、藍汛兩家寡頭壟斷的局面。互聯網巨頭包括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也開始對CDN業務磨刀霍霍。但這些企業基本都使用中心化的IDC機房作為CDN的物理設施。

陳磊和他的團隊提出的分佈式CDN僅僅存在於理論當中,中外都沒有成功的商業實踐。在整個互聯網界,這個消息沒有引起什麼波瀾。

之後,根據媒體披露的信息,2014年年底陳磊成為迅雷的CTO,並且將項目置入迅雷旗下的網心科技公司,異地辦公獨立發展。

凱文·凱利在《失控》中闡述,顛覆式的創新都來自於邊緣。網心科技就是這樣的邊緣,它如同圍棋的引徵,放在很遠位置,當時甚至看不出和主戰場的聯繫,但多年以後成就了迅雷的轉型。

2015年後,隨後網心科技的發展漸露報端。2015年3月,陳磊在CDN行業亞太峰會上,剖析CDN行業不合理現狀,並預測CDN價格將迎腰斬,引發雲服務商CDN價格爭相跳水;4月份,網心科技推出“賺錢寶”,水晶計劃用戶端全面鋪開;6月3日,在全國雲計算大會上,迅雷的全新CDN業務首度公開,以首創的無限節點技術和星域調度技術和0.1元/GB(流量計費)或者是9999元/G/月(帶寬計費)的冰點價格引發業界一片譁然,水晶計劃企業端也隨之正式啟動;6月25日,網心科技正式公佈星域CDN業務。

行至2017年上半年,包括小米、愛奇藝、熊貓直播、bilibili、騰訊視頻、陌陌、觸手TV、樂相、戰旗、GoGal夠格等百家企業相繼用上了星域CDN。星域CDN市場佔比躍升至行業第五。當年二季度,星域雲成為迅雷當季增幅最快的業務,該項營收同比增長107.8%。

迴歸本文主題,邊緣創新是迅雷收入脫離互聯網中低速增長的關鍵,甚至實現了主營業務的顛覆。對於邊緣創新,幾乎每家互聯網科技公司都能夠認識其重要性,但做起來真不容易。事實上,無論是微信還是王者榮耀,都是騰訊邊緣創新的產物,兩個團隊物理上和騰訊本部保持距離。但之後,騰訊的邊緣創新似乎出了問題。

今年5月,《騰訊沒有夢想》文章指出騰訊正在喪失產品能力和創業精神,變成一家投資公司,引發共鳴。

互鏈脈搏觀察邊緣創新能在企業內部取得成功的項目,包括網心科技、天美工作室以及騰訊廣州研究中心,發現它們都有一些共性:

1. 夠邊緣,和主營分得非常開。網心科技的共享雲計算業務和迅雷原本的業務在商業邏輯上沒有什麼共性。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微信和王者榮耀團隊身上;

2. 領軍人能力強。無論是網心科技的陳磊、微信的張小龍,亦或是天美工作室的姚曉光,都是行業裡面既有成功項目經驗,又有學術理論的強人;

3. 最好和本部物理隔離。成都的天美工作室、廣州的微信廣研中心都和騰訊本部物理隔離。迅雷的網心科技雖然註冊地也在深圳,但亦獨立辦公,獨立核算。

區塊鏈落地的條件

網心科技CDN業務後來提出了更大的概念——共享雲計算。從CDN領域擴展至IaaS領域,目前正在實踐,是否能撼動中心化雲計算的市場還需要考驗,如果成功將開創雲計算的新模式。

但這只是網心科技邊緣創新的一半,另一半就是區塊鏈業務。

從2015年至2017年二季度,網心科技的共享雲計算業務物理硬件是賺錢寶以及賺錢寶PRO。用戶連接家中路由器,賺錢寶便可以幫助用戶將自己家中長期浪費的空閒帶寬和空閒存儲空間變現,實現7*24小時賺取現金。

區塊鏈的出現,讓網心科技找到了共享雲計算的另一道“法門”。區塊鏈的信任和激勵讓2017年8月開始發售的新型智能硬件“玩客雲”部署量短時間就超過了之前的賺錢寶,為共享雲計算提供過百萬臺的物理支持。

於是,網心科技在區塊鏈的發展一發不可收拾。

首先,基於玩客雲過百萬的用戶節點,搭建了一條迅雷鏈;

其次,今年4月,迅雷鏈率先宣佈實現百萬TPS的高性能,為全球區塊鏈首創;

接著,迅雷鏈對外開放,開始接入其他DAPP,正發展成為一條公鏈,對標海外的EOS等;

2018年7月,迅雷鏈發佈了“為區塊鏈而生”的迅雷鏈文件系統(TCFS),實現了IPFS+filecoin未能實現的區塊鏈文件系統。

回顧這些技術進步,網心科技走出了一條完全區別於其他區塊鏈項目的區塊鏈路線。一方面,通過區塊鏈發展自己的業務,將區塊鏈落地到服務雲計算的用戶;另一方面,發展區塊鏈技術,解決了區塊鏈領域很多老大難的技術問題。

這給了一些區塊鏈項目的落地經驗:

其一,用戶成為生產者的項目,天然適合做區塊鏈。在許多經濟生態中,用戶是用戶,生產者是生產者。但迅雷從水晶計劃開始,就決定讓用戶成為生產者,那時區塊鏈概念還沒火起來。其第一代硬件賺錢寶就是讓用戶能夠貢獻閒置資源,成為CDN客戶的生產力。

事實上,真正的共享經濟都是這種類型。在區塊鏈的加持下,共享經濟或可以發展地更好。中歐商學院教授龔焱在接受互鏈脈搏專訪時也談到,共享經濟最適合區塊鏈的率先落地。龔焱說,以Uber為例,將Uber重新做區塊鏈的設計,可能一個積極的早期員工,與一個積極的早期用戶,最終的收穫相當,可以大大避免Uber用戶流失的問題。

其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不是憑空造的,而是要解決實際應用的。當玩客雲用戶過百萬後,網心科技必須解決區塊鏈高併發的問題,百萬TPS也就順勢而出。以太坊的TPS雖然只有15-30,但是在大多數時間段,它滿足了市場的需求。

區塊鏈+互聯網不是萬能藥

網心科技通過共享雲計算+區塊鏈實現了迅雷的業務轉型和營收高速增長。

回頭來觀察中國互聯網企業,正在步入營收下降的軌道。互鏈脈搏梳理了中國主流互聯網公司,只有迅雷近幾個季度實現了百分之百以上的增長。阿里、新浪回落到50%-60%的增長;其他綜合性的互聯網公司比如騰訊、百度、京東,回落到30%的增速;一些主營比較單一的互聯網公司比如搜狐甚至回落到了個位數增長。

互聯網慢增長時代,迅雷何以開闢高增長的區塊鏈賽道?

互聯網公司營收增速下降的背景是互聯網紅利正在消失。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今年3月發佈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互聯網的三大核心業務(電子商務、網絡遊戲、網絡廣告)增速都步入下降通道。

互聯網慢增長時代,迅雷何以開闢高增長的區塊鏈賽道?

互聯網慢增長時代,迅雷何以開闢高增長的區塊鏈賽道?

互聯網慢增長時代,迅雷何以開闢高增長的區塊鏈賽道?

這些互聯網科技公司迫切需要找到新的賽道,區塊鏈正好映入眼簾。科技企業們從之前的紛紛觸網到現在紛紛觸鏈。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網易、360、唯品會等都發布了自己的區塊鏈產品和區塊鏈計劃。

但從區塊鏈發展的客觀情況來看,短期內其很難為高增長續命。

首先,網心科技從2014年的水晶計劃開始直至2017年4季度,用了3年時間才帶動迅雷的區塊鏈轉型。其歷程本就不短;

其次,從目前這些互聯網公司公佈的區塊鏈計劃來看,其邊緣性不夠,有些是在傳統的業務上嫁接區塊鏈,或做搭載銷售;

再次,共享經濟基因不足。傳統的互聯網公司是中心化的,如果要進行區塊鏈改造,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員工、股東的利益亦有可能受到侵害,其改革成本很高。

最後,區塊鏈本在初始階段,適合區塊鏈改造的場景優先,除了共享經濟、遊戲、金融等領域,很多傳統互聯網公司的業務並不適合在現階段上鍊。

值得注意的是,迅雷的共享雲計算+區塊鏈的模式仍在途中,因為其創新性未來或有挑戰,但也兼具更大爆發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