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秋高氣爽,天氣晴好,與女友攀登鳳凰山以賞秋天絢麗景色。前山去,後山回。這一回,卻有驚喜發現。位於鳳凰山北溝八寶村山坡上的大寶塔,完全不是去年看到的殘破模樣,已經修繕一新。

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未修復的大寶塔

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修繕後的大寶塔

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這個被列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的大寶塔,為鳳凰山三塔之一,和始建於前燕的摩崖佛龕、始建於遼的天慶寺、臥佛古洞、降香十八盤、摩雲塔和建於清代的延壽寺、雲接寺同屬鳳凰山的佛教建築。

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大寶塔

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修繕後的大寶塔

這些佛教建築,現今都在鳳凰山上,唯有大寶塔在山腳下八寶村的山坡上,和鳳凰山主峰遙遙相對。大寶塔建於遼代,為磚築方形空心十三級密簷式。

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大寶塔

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大寶塔

塔高17米,雖為磚鋪塔基,但極為矮小,東面4.2米、南北3.6米。須彌座高約2.4米,中部為一束腰,束腰內三面築三個小龕,龕內雕童子戲蓮,龕外分別雕一伎樂人物。

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大寶塔

兩龕之間為一立置長方形磚相隔,磚面雕禽鳥一隻。須彌座上層雕有一週梵文,其上下邊緣以連珠狀紋帶作裝飾,須彌座南面設一券門,須彌座頂雙層仰蓮承託塔身。

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大寶塔

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大寶塔

第一層塔身很高,四面均在中部雕一很大的佛坐於仰蓮座上,東側蓮座下雕五篆、南側蓮座下雕五馬、西側蓮座下雕五鳳、北側蓮座下雕五雀、佛像頂上刻華蓋。

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大寶塔

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大寶塔

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大寶塔

華蓋兩佛為飛天,佛像兩側各有一磚雕方形九層密簷式小塔(即八大靈塔),小塔內側上方置一碑形立磚,但無塔銘,四轉角配以圓柱。第一層塔身頂部四周作仿木斗拱結構,承託第一層塔簷,以上各層均為疊澀出簷,簷頂覆瓦,剎頂經重新修復後金光閃閃。

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大寶塔

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大寶塔

大寶塔雖離市區較遠,且在山溝裡交通不變,但也有信眾從市區徒步到這裡轉塔。但信眾不多,香火也不旺盛。

大寶塔舊貌換新顏

大寶塔

延伸閱讀:位於遼西的朝陽,佛教文化源遠流長,自三燕以來,朝陽就是東北亞佛教文化聖地和佛教文化傳播中心。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燕王慕容皝在東北地區率先接受信仰崇奉佛教,晉永和元年(345年)夏,在鳳凰山(龍山)建造了東北亞歷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龍翔佛寺,75年後,龍翔佛寺的主持方丈釋曇無竭又遠赴天竺(印度),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西行取經僧人之一,早於唐玄奘20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