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教育時代,請爲教育添一份情感的鹽

人工智能時代,如何看破這些變化,又如何把握教育的本質,我這裡有一些思考。不一定是對的,僅僅是一個看待教育問題的角度。

在智慧教育時代,請為教育添一份情感的鹽

為了能說明白道理,我拿遊戲來說事兒。

玩過遊戲《魔獸世界》的人都知道,這個遊戲裡有幾大可玩的亮點:搞裝備,PVP,下副本。三種玩法追求不同,獲得的體驗感不同,也能見玩家段位的高低來。

這三種玩法,正好可以對應教育的三種境界,靠技術輔助教學,用方法進行教學,和用情感育人。

在《人工智能教師的未來角色》這篇文章裡,餘老師告訴我們,人工智能時代的教師,可以有12種角色:判作業的助教、學習診斷分析師、學生能力測評教練、學生心理輔導員、體質健康監測醫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班主任、智能教學指導顧問、問題解決導師、學生生涯發展規劃師、精準教研中的互動同伴、個性化學習智能代理、教育決策助手。

哇塞!幾乎把一個教師的活兒全乾了。

但你多讀幾遍的話,文章無非是一種意思,你未來就算不會被能夠幹12種工作的智能機器人助手代替,也至少得依賴它們——

教師不一定被取代,但不懂人工智能的教師一定會被懂人工智能的教師所取代。這句話很酷!

但如果假設在那樣的時代裡,突然地震了,你處在一個斷水斷電的具體情境下,這些智能助手都趴窩了,我們還會不會徒手教學呢?你見過僅憑一支筆、一塊黑板,就能把教育講的精彩至極、讓你得悟大道的人嗎?我見過。

這篇文章在強化技術的重要性方面有點撒歡兒過度了,彷彿一個遊戲玩家不停地打裝備,最後給自己搞了12件套裝,似乎有了裝備即可無敵於天下。但你要知道,在《魔獸世界》遊戲裡,在一個手法嫻熟的PVP型玩家手下,一個只有裝備沒有技巧的人,基本是撐不過10秒的,一控一冰三個爆發大連擊,就死翹翹了。

強化技術,堆裝備,做技術輔助,抽離了具體的情境,你會發現,這東西幾乎不堪一擊。這個,姑且算做教育的第一重境界吧。

那麼第二重境界,就是PVP——懂得到技巧和方法的重要性。這裡所說的技巧,不是簡單的1234滾鍵盤,而是知道每個招數之間的巧妙配合關係和打出來的攻擊效果,儘量實現傷害的最大化。這種技巧的組合,有時候可能是2341,也有可能是54321,總之不一定是固定刻板的1234。

這個,套用教育的語境,就是教學方法的靈活使用。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要根據當前你面對的學生對象和課堂情境靈活選用,以調動課堂氣氛、打造活力課堂、讓學生習得為要旨。

教髮圈內的知名達人能表兄曾說過,教師發展,有三個階段:教書,教學,教育

第一階段,教書階段,只知把書本上的知識傳輸給學生;第二階段,教學階段,能夠對所教的學科有整體把握,能和其他學科建立鏈接,並且能重視學生,能根據學生的反映及時調整,教的是學習方法;第三階段,教育階段,對教育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靈魂,能做一個有靈魂的教育者。

懂方法,可謂教育的第二重境界了。

那麼第三重境界——教育階段,你到這個境界,才算是這一行的高手。

用遊戲的話來說,真正的高手,自己懂方法懂技巧還不夠,你還要下副本。

副本 ,是一個讓遊戲玩家激動和心跳的語彙。副本里面,有無數的故事、壓力、情感和驚喜。這是一個讓“情感”這個詞兒實實在在發生的情境。

因為,副本要團隊協作才可以進入;要想順利打通副本,團隊還需要充分溝通,全力協作;還要有人指揮,有人領導;此外也需要熟悉流程,瞭解boss的特徵……總之,協作和交流的作用,在副本里面被無限放大。

副本,它展現出遊戲的終極吸引力——非常強烈的情感體驗。包括成就感,壓力感,痛苦感,喜悅感,以及幸福感。在副本里,你能見到人性的多種展現:無私與慷慨,自私與貪婪、犧牲與風險、熱血與榮耀……

這是遊戲激動人心的地方。總之,在日常生活裡面,你很難獲得的多種情感體驗,你在下副本里可以輕易獲得。

——有人會問, 這跟教育有什麼關係?

因為,有情感。

我認為教育不只是一些智能裝備的事情,也不知識方法和技巧的事情,教育中騎士最重要的是關於情感的事情。

最近幾年,教育界都在說人工智能教育、互聯網教育、信息技術教育,但就是沒有人提出有溫度的教育。我認為智能的現代教育結合情感讓我們的教育有溫度、有情感。

讓教育有情感,這個事兒也不是我的獨創,而是教育目標三維目標論裡面的第三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古已有之。

可惜的是,我們的教育人總是知道最好的理論,卻從不實踐它。因為沒有實踐,就沒有體驗,因為沒有體驗,也就無感。

教育,是一個特別講究目標的事兒。什麼樣的目標,決定什麼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教人知識,講授法即可;教人能力,單純講授法就不行,你還需要輔以小組討論法;教人情感,你則需要自己有情感,自己有熱愛,你愛學生,你內心有善,學生才會獲得情感共鳴。

“人”,真不應該被當作一個客觀世界的研究對象來對待。當“人”這個詞回到你我身上,回到我們身邊每一個教育者身上,你能通過你的心,感受到他(她)的快樂和幸福,體會到他(她)的迷茫和痛苦,你對他(她)的痛苦心生不忍,願意為他(她)做點什麼的時候,就是教育發生的初始。

教育的本質,解釋有千百條,最初心的一條就是——助人成長、促人成長,通過成就別人來成就自己。

我比較崇敬的一個教育家中山大學黃達人老先生說過——“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我們進行那麼多改革,我們經常需要停下來看看,問問,我們為什麼做這個改革,不要走著走著迷失了方向。我們要不忘初心!”

我認為,教育在人工智能時代的走向,不是做加法,不是在外面不斷地堆裝備、堆技術、堆媒介;而是要做減法的,不斷做減法,回到我們的腦和心,拷問我們的靈魂,我們何以為人。我們是否能走出自我,去感受別人的苦難,去幫助別人減輕這種苦難。

這裡面,僅僅有情感也是不夠的,還需要有精神的力量、意志的力量和願景的力量。我們是否能為中國教育找出一條理想的發展之路?能否讓千千萬我們的孩子們脫離目前這種教育的苦海?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來哺育我們的國民?

我一直認為,智慧、情感和心靈的力量,是最根本性的力量。

最新的深層心理學研究也證明,我們對意義的探索、願景和最深層價值觀,即我們心靈的一面,是這一切的基礎。

所謂上求正覺,下化眾生。唯有堅持一份道心,教育這條路才不會迷失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