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引領 貴州構建天文科研矩陣

24日,來自貴州省科技廳的消息顯示,截至目前,FAST已發現44顆脈衝星,其中18顆獲得國際認證。隨著19波束L波段饋源接收機的投入使用,以FAST為引領,中國科學院FAST重點實驗室、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貴州省射電天文數據處理重點實驗室、貴州省信息與計算科學重點實驗室、國家天文臺·貴州大學天文聯合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有機融合,構建起了貴州天文科研矩陣,進一步聚集國內外創新資源,在射電天文領域產生新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性成果,助推中國射電天文研究跨越式發展。

經過一年多的緊張調試,FAST已實現跟蹤、漂移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調試進展超過國際同類大型望遠鏡,成為世界級的“觀天利器”。目前,FAST已完成升級,用上了目前國際上最為先進的19波束L波段饋源接收機,由於巡天速度提高了五至六倍,預計將收穫更多的科學觀測數據。今後,19波束接收機每年將產生約20個PB的超級數據,未來十年產生的數據量將達到200PB。為滿足其存儲和超算能力,貴州正在對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進行擴容,並將啟動建設貴安新區科學數據中心。

截至目前,FAST已發現了44顆脈衝星和54顆侯選體。特別是通過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費米伽馬射線衛星合作,FAST首次發現毫秒脈衝星J0318+0253(週期5.19毫秒)並獲得國際認證,這是中美科學裝置首次在地面和太空、射電與高能波段合作完成的天文學發現,也是FAST繼發現脈衝星之後的另一重要成果。19波束L波段接收機投用後,FAST將會獲得射電源更精確的定位圖像,發現更多的脈衝星,並能觀測宇宙中不同距離不同方向的中性氫1.4GHz譜線,以更好地探索宇宙歷史,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

對於FAST的卓越表現,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功不可沒。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主要開展天文數據存儲、共享,並行計算和高性能計算等科研工作,對實時傳送的FAST海量數據進行存貯、計算和篩查,為FAST數據管理、數據綜合分析與應用提供重要保障。在脈衝星搜索計算和人工智能識別等方面,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準。其中,針對單臺服務器單個文件,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在計算能力上提速近百倍。面對海量的圖片和數據,FAST早期數據中心還創新性地開發了智能數據庫,可以通過條件檢索出天文學家想查找的脈衝星計算結果圖型,此項技術為國際首創。FAST首次發現的毫秒脈衝星,就是由該系統計算協助發現,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在相同位置三次觀測均未成功。

依託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面向國際天文前沿問題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致力於低頻射電天文研究與技術方法發展,中國科學院FAST重點實驗室在探索科研與技術有機結合新模式的同時,與貴州省射電天文數據處理重點實驗室、貴州省信息與計算科學重點實驗室、國家天文臺·貴州大學天文聯合研究中心等構成了貴州天文科研矩陣,使得貴州省初步形成了以FAST為引領的天文科研體系。(記者 何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