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波器常見功能使用

原創 2017-12-31 為銳工作室

作為電子工程師,示波器使我們常用的電子測量儀器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有很多工作了幾年的電子工程師,甚至是硬件工程師,僅僅只會使用示波器來測量電壓信號,這樣就大大浪費了示波器的強大的功能。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拿示波器當一個玩具,沒事的時候多去玩玩,熟悉示波器的各項功能,只要不被玩壞就行,哈哈,廢話不多說,不然容易被打飛。

這裡主要分以下幾本部分,闡述示波器常用的功能,大家可以根據需求選擇性的閱讀:

一.示波器觸發模式

二.示波器測量紋波

三.示波器x1和x10檔的選擇

四.示波器採樣率調整

五.為什麼示波器需要隔離

六.示波器測量頻偏

一.示波器觸發模式

示波器觸發模式常用的主要有兩種:

1.單次觸發(single)

單次,即只會觸發一次。這種模式下,設置好觸發條件後,示波器不斷掃描,在不滿足觸發條件的時候,屏幕上不會顯示掃描線。當滿足觸發條件的時候,示波器就會停止掃描,進入stop狀態。觸發後也會記錄下觸發前的一段時間的波形,可以通過調節‘T’點(觸發點)位置或者調節scale時間,方便觀察觸發前後一段時間的情況。

注意:scale如果調的比較大的話,觸發結果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顯示,比如下圖圖1,scale為100ms,即使上電就觸發了,也需要經過800ms才會顯示(100ms x 8格),如果scale調到1S,那就是8S了。

示波器常見功能使用

圖1

2.正常觸發(normal)

正常觸發模式和單次觸發模式有點類似,都是不斷的掃描,滿足條件的時候就會觸發,將結果顯示出來。不同的是,normal觸發後不會進入stop狀態,還會接著掃描,當再次觸發的時候,就會更新顯示掃描結果。

二.示波器測量紋波

一個產品的電源紋波是否滿足要求,直接決定了產品的穩定性,所以經常會利用示波器來測量電壓紋波。

下圖中圖2和圖3,是針對同一個電源測試的紋波,圖2測得的結果是352mV,圖3測得的結果是56mV,是什麼導致測量結果相差這麼大呢?

示波器常見功能使用

圖2

示波器常見功能使用

圖3

在電源紋波測量的時候,由於電磁輻射以及接地線比較長等原因,會導致引入很多高頻信號,所以在測量紋波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

  1. 1.設置示波器帶寬抑制20M(這是圖2和3的區別)

  2. 2.因為紋波屬於交流成分,所以通道耦合採用“交流”

  3. 3.示波器探頭選擇合適的檔位,一般情況下選擇x1檔位,如果電壓比較大,或者帶寬要求比較高時,選擇x10檔位,x10檔位帶寬會遠高於x1檔位。

  4. 4.選擇合適的量程,用10V的量程去測50mV的紋波,結果當然不對。

  5. 5.接地線越短越好,最好不要使用鱷魚夾線,用彈簧針。

三.示波器x1和x10檔的選擇

一般示波器都會有x1和x10兩個檔位選擇,選擇x1時,信號沒有經過衰減,選擇x10檔時信號衰減到了1/10,此時應將示波器讀數x10才為實際值,當然有些示波器可設置x10檔,以配合示波器探頭使用。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選擇x1檔測量,當測量電壓較高的時候,選擇x10檔。

在不明確電壓高低時,可先選擇x10檔測量,當明確電壓大小後再選擇合適的檔進行測量,以免損壞示波器。

X10檔的輸入阻抗要遠高於x1檔的輸入阻抗,所以對於驅動能力比較弱的信號波形,最好使用x10檔,不然有可能會改變信號的波形。比如測量晶振(無源晶振)引腳波形時,如果使用x1檔測量,相當於並聯了一個很大的負載,有的芯片驅動能力弱會直接停振。曾經就碰到過,I2C讀取芯片寄存器正常,但是示波器接上去就發現晶振沒起振,所以測量驅動能力較弱的信號時,最好使用x10檔。

四.示波器採樣率調整

有時候工程師們可能會需要測量一段不規則波形中的一段,但是時間又比較短,可能一閃而過,在這時候,一般的做法就是將示波器橫軸scale調大,調到幾百毫秒甚至幾秒,那麼問題來了,scale調大後,波形雖然採集到了,但是一放大就完全失真了,相關參數完全看不到。如圖4,本來一個很漂亮的方波,放大到10ms就完全失真了。

圖4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調整示波器的採樣率,將採樣率調大,比如由原來的500次/秒調節到2.5M次/秒,那麼就變成了圖5這種情況,即使放大到100us仍然很漂亮。細心的工程師可能會發現,圖5中,放大到到100us後,採樣率應該自動變成5G次/秒的,但實際只有2.5G次/秒,那是因為示波器最大采樣率為2.5G次/秒。

如果將採樣率調的太高,有時候容易導致示波器卡頓,所以根據實際需求,調整到合適的採樣率為宜。

圖5

五.為什麼示波器需要隔離

有時候發現很多工程師喜歡用隔離變壓器對示波器進行隔離,那麼為什麼要對示波器進行隔離呢?如果這塊不注意,有可能玩著玩著真會被玩壞的。

示波器有兩根線,一根接在硬表筆上,一根接軟線上,就是那個鱷魚夾。很多工程師都認為,測量兩點電壓,就是將兩個線直接接在被測器件兩端,其實這樣做有時候很危險。示波器電源線如下圖6,分別是零線、火線和地線,示波器個通道那根軟線(鱷魚夾)內部是連在一起的,並且連到了電源線的地線上。

圖6

有時候為了精確測量電路板電源電流,於是在電源中串聯一個電1R阻,通過測量1R電阻兩端的電壓,計算出電源的電流。在測量時,有的工程師就直接將探頭接在了1R電阻兩端,這樣做,運氣好的話只是被測板子短路發燙,運氣不好的話,可能導致板子燒燬甚至更嚴重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示波器加隔離,那麼為什麼加隔離就解決了問題呢?

如圖7,因為負端那根軟線是與示波器地線相連的,而1歐電阻兩端是均對地有電壓的,如果直接將示波器表筆夾在電阻兩端,相當於通過示波器測試線直接接地短路了,輕則板子工作不正常,重則有課能板子直接燒燬。(有些示波器本身已經做了隔離,所以沒關係)

解決辦法有:1.用隔離變壓器隔離,相當於將示波器軟線與電源地線隔離了,這樣就不會短路了。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示波器各通道地線內部是相連的,所以要保證其他表筆軟線沒有和板子GND或者其他地方相連,不然也會導致兩個表筆軟線測試點短路。2.可以採用兩個表筆,將兩個表筆地線一起接到板子GND上,然後用兩個表筆分別測量電阻兩端電壓。3.可以採用差分探頭,但是由於差分探頭比一般探頭貴很多,所以很多公司沒有。

圖7

六.示波器測量頻偏

有人問用示波器測量晶振(無源晶振)的頻偏可以嗎?我只能說“It depends!”,你要只是看看晶振有沒有起振,大概頻率是多少,那有什麼不可以的呢?但如果說一個芯片對時鐘要求很嚴格,要求30ppm,20ppm,比如一些解調解碼芯片,那用示波器測絕對是不準確的,因為示波器探頭帶有寄生電容。不是說你購買的晶振是20ppm,裝上去就是20ppm,這和外圍的負載電容是有密切關係的。

在這裡,因為我使用的示波器帶有頻譜儀的功能,所以順帶提一下如何用頻譜儀精確測量晶振的頻偏。測量方法如下:

1.保證晶振(無源晶振)外殼沒有接地,示波器探頭就近取地

2.設置頻譜儀中心頻率為所測晶振的頻率

3.設置SPAN寬度為1MHz,span比較小測量比較準確

4.將探頭正端點到無源晶振外殼,按peak鍵,標記最大點的頻率

5.為了獲取更準確的結果,可以逐步降低SPAN,重複步驟4,並讀取測量結果

如果測出來的頻偏超過了要求的頻偏,可以通過調節負載電容來調節頻偏,負載電容選擇合適的話,即使是30ppm的晶振,也能調節到10ppm以內。如果實際頻率偏大的話,可以稍微降低負載電容,如果實際頻率偏小的話,可以略微增大負載電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