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發生一起非洲豬瘟疫情 農業農村部:不會感染人

瀋陽發生一起非洲豬瘟疫情 農業農村部:不會感染人

新京報快訊(記者李玉坤)8月3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疫情信息,遼寧省瀋陽市沈北新區發生一起非洲豬瘟疫情。據瞭解,這是我國首次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農業農村部獸醫局負責人表示,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會感染人。

釋疑1:何為“非洲豬瘟疫情”?

國內對非洲豬瘟這種動物疫病比較陌生,農業農村部獸醫局負責人說,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達100%。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1921年肯尼亞首次報道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該病於上世紀60年代傳入歐洲,70年代傳入南美洲,2007傳入高加索地區和俄羅斯。2017年以來,俄羅斯遠東地區發生數起非洲豬瘟疫情。該病現主要在非洲、中東歐和高加索地區流行。健康豬與患病豬或汙染物直接接觸是非洲豬瘟最主要的傳播途徑,豬被帶毒的蜱等媒介昆蟲叮咬也存在感染非洲豬瘟的可能性。

釋疑2:“非洲豬瘟疫情”有何危害?

對於非洲豬瘟主要危害,農業農村部獸醫局負責人說,非洲豬瘟對生豬生產危害重大。據瞭解,發病率通常在40%—85%之間,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異。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達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動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間,在幼年動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間;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之間。

農業農村部獸醫局負責人表示,我國是生豬養殖和產品消費大國,生豬的養殖量和存欄量均佔全球總量一半以上,同時豬肉是居民主要肉品蛋白質來源,豬肉消費佔到總肉類消費的60%以上,加之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低,生豬調運頻次高、數量多,若在國內擴散蔓延,將對我國的生豬養殖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釋疑3:人是否會感染“非洲豬瘟”嗎?

農業農村部獸醫局負責人表示,非洲豬瘟對人不致病,不是人畜共患傳染病,也就是說該病毒不會感染人。

釋疑4:如何應對“非洲豬瘟”?

農業農村部獸醫局負責人表示,自該病2007年傳入俄羅斯以來,農業農村部先後印發了《非洲豬瘟防治技術規範(試行)》和《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在北方邊境省份等高風險地區多次組織開展應急演練,並連續多年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監測。2017年,俄羅斯遠東地區伊爾庫茨克州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後,農業農村部立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非洲豬瘟風險防範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高度警惕疫情風險,切實做好風險防範工作。

近日,遼寧省瀋陽市沈北新區發生疑似非洲豬瘟疫情後,農業農村部立即協調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開展診斷工作,派出工作組赴當地指導開展疫情處置和排查工作。目前,當地已對疫區內生豬進行撲殺及無害化處理,對疫區發佈了封鎖令,並暫停瀋陽市全市生豬調出。農業農村部已同時向國際組織通報這起非洲豬瘟疫情。其他相關工作正在按照《應急預案》和《防治技術規範》要求緊急有序開展。

釋疑5:養豬場如何防控“非洲豬瘟”?

農業農村部獸醫局負責人說,由於目前在世界範圍內沒有研發出可以有效預防非洲豬瘟的疫苗,但高溫、消毒劑可以有效殺滅病毒,所以做好養殖場生物安全防護是防控非洲豬瘟的關鍵。

一是嚴格控制人員、車輛和易感動物進入養殖場;進出養殖場及其生產區的人員、車輛、物品要嚴格落實消毒等措施。

二是儘可能封閉飼養生豬,採取隔離防護措施,儘量避免與野豬、鈍緣軟蜱接觸。

三是嚴禁使用泔水或餐餘垃圾飼餵生豬。

四是積極配合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疫病監測排查,特別是發生豬瘟疫苗免疫失敗、不明原因死亡等現象,應及時上報當地獸醫部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