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知識科普!目標導向設計之「情景場景」與「設計需求」

一、設計需求的概念

我們先明確一個概念就是,設計需求不是產品實現方式。

因為有些 PRD 文檔裡面容易把設計需求和功能以及實現方式混為一談,比如說,PM 會在 PRD 文檔裡寫:「應該在首頁有一個模塊包含推薦美食,搜索等功能」的需求,但是這其實就不是一個需求了,更像是一個需求的實現方式,或者說是一個功能。

我覺得設計需求應該是 PM 在戰略層面,通過平衡商業需求以及用戶需求得出來的,產品必須要滿足的一個目標。

二、定義設計需求的步驟

STEP 1

通常在一定程度上,商業目標與用戶需求是有一定的因果聯繫的。我們可以通過創建問題以及表述願景來建立這種聯繫。

首先我們針對當前人物模型使用的產品陳述問題;我們再針對創建的問題,以及我們的用戶需求,思考怎麼把用戶需求轉化成讓設計願景滿足商業目標。

簡單畫了下關係圖:

基礎知識科普!目標導向設計之“情景場景”與“設計需求”

舉個例子:

創建問題:M 產品的用戶轉化率十分低,相比上個月下降了10%,因為用戶執行 X,Y 任務的時候體驗差,而用戶執行 X,Y 任務是為了滿足目標 Z。

表述願景:M 產品的新功能能夠提升用戶執行 X,Y 任務的體驗(比如效率、準確性),避免他們當面遇到的 A,B 問題,從而幫助用戶完成目標 Z。這能顯著提高 M 產品的用戶轉化率。

  • 問題和願景的陳述應該直接從研究和用戶模型中獲得;
  • 用戶目標和需求應該直接從主要人物模型(主要目標)和次要人物模型(次要目標)中獲得;
  • 商業目標應該直接從利益相關者訪談中得到。
STEP 2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進行場景探索,比如採取頭腦風暴的方式,思考用戶可能用到產品的場景以及用戶在場景中怎麼使用產品。

用想象力構造場景,使用分析技能思維從場景中得到設計需求,但是不要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案,因為還沒到這一步。

接著我們需要確定人物模型期望,而這裡人物模型期望,其實就是心智模型。

而這一步主要需要從人物模型中瞭解四大信息:

基礎知識科普!目標導向設計之“情景場景”與“設計需求”

四大信息具體內容:

  • 影響人物模型期望的因素(態度,經歷,渴望,社會,文化,環境,認知等因素);
  • 人物模型對產品行為的期望;
  • 人物模型對使用產品的體驗的期望;
  • 人物模型對數據基本元素的看法(比如在通訊錄這款應用程序裡面,數據基本元素應該就是姓名,手機號)。
STEP 3

在整個產品設計過程中,我們可以把場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在定義需求階段用的情景場景,一類是在設計細化過程中用的關鍵路徑場景,一類是在最後的測試階段用的驗證場景。

而在確定人物模型期望後,我們需要的是構建情景場景,來定義設計需求。

基礎知識科普!目標導向設計之“情景場景”與“設計需求”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情景場景講述的是人物模型的故事,這個人物模型有著很多動機、需求和目標,情景場景主要描述的是人物模型在一天或者一天中的某個時間段與產品有接觸的地方,也就是宏觀層面的接觸點,在這個階段,我們不需要關注太多界面,交互細節,技術方面的問題(當然,在構建的場景裡還是要在技術允許的範圍內構建)。

而我們的情景場景主要解決了哪些問題呢?比如:

  • 產品在什麼背景下使用?
  • 是否會被超時使用?
  • 人物模型是否會被打斷?
  • 會跟其他產品一起使用嗎?
  • 人物模型要達到目標,需要執行的首要活動是什麼?
  • 使用產品預期的最終結果是什麼?
  • 根據人物模型的技能和使用頻率,允許的複雜程度有多大?
STEP 4

我拿餓了麼為例,利用情景場景法,反推舉個簡單的例子:

這個情景場景針對主要人物模型,產品是可以叫外賣的 app。人物模型是 Bob,上海某高校的大二學生,愛打遊戲的宅男,他的目標是不用出門就能吃到好吃的飯。

Bob 的情景場景其中一個片段如下:

  • 早上 Bob 10點才醒,他掏出手機,打開外賣 app,因為用手機打開外賣 app 比用電腦方便很多,Bob 在首頁查看了推薦列表,有很多美食,瀏覽了很久;
  • 但是他是北方人,比較喜歡麵食粥點,於是他在美食分類裡面選擇了麵食粥點,按照好評排序,綜合各種因素選了一家店進去點菜;
  • 在這家店裡面,Bob 發現XX面銷量特別高,看著也很好吃,但是 Bob 覺得不夠吃,想要再添加其他點心,於是先將XX面加入到購物車,再添加了其他食物進入購物車;
  • 添加完後,Bob 填寫了收貨的相關信息,最後付款,完成;
  • 付款完成後,Bob 發現分享能夠領取紅包,於是將鏈接分享到了微信群,讓大家一起領取紅包;
  • 整個過程,Bob 大概花了15分鐘,然後他去洗漱完回來再看了一眼發現 app 提醒用戶外賣會在11點30分送到,於是 Bob 開一盤遊戲;
  • 到了11點20,Bob 接到外賣電話,提醒外賣送到,於是 Bob 拿到了外賣 。

(因為是情景場景,這裡其實應該描述一天中 Bob 與這個 app 產生交互的所有情景,比如到了晚上,他又可以在歷史訂單裡繼續直接點這家外賣等等,大家可以自行補充描述。)

STEP 5

我們在對情景場景進行描述後,就可以從情景場景中提取設計需求:

基礎知識科普!目標導向設計之“情景場景”與“設計需求”

比如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提取其中一個設計需求為:

從麵食粥點列表裡(情景)選擇一家店的美食(對象)進行下單(動作)。

另外,我們也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提取設計需求,包括數據、功能、情景、其他需求:

基礎知識科普!目標導向設計之“情景場景”與“設計需求”

  • 數據需求:必須在系統中呈現的對象和信息。(比如店名字,地址,食物名字,圖片,價格等等);
  • 功能需求:對系統對象執行的操作或者動作,通常會轉化為界面控件。功能需求有時候就確定了界面對象或者信息必須在什麼位置或者容器中(比如加入購物車,立即結算等);
  • 情景需求:描述了系統中對象間的關係或依賴,比如說為了達成人物模型目標,哪些對象必須顯示在一起(比如,點菜時,選擇下單的美食的列表總和應該是可見的);
  • 其他需求:包括業務需求、品牌需求、技術需求、客戶需求等。

總結

定義設計需求的步驟:

  • 創建問題,表述願景
  • 探索場景,頭腦風暴
  • 確定人物模型期望
  • 構建情景場景
  • 明確設計需求

上面5個步驟是讓我們瞭解產品如何以情景場景的形式解決用戶目標,以及怎麼從前期的研究,人物模型以及場景中提取需求,這些設計需求能夠幫助我們明確後期設計和開發方向,也為我們後期產品設計的交互框架創建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