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的淞滬會戰,幾乎將中國當時最精銳的部隊全部都投了進去。在這場戰役中,中國軍隊犧牲達25萬人以上,其中有不少屬於精銳部隊和有才華的軍官,這都讓中國的抗戰蒙受了極大的損失。而在犧牲的中國官兵中,有近10萬是在從淞滬戰場撤退過程中犧牲的。

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造成這樣局面的主要原因就在於蔣的搖擺不定。10月下旬,當中國軍隊已經犧牲巨大之時,軍事委員會向蔣建議將中國軍隊從上海撤退到江陰-無錫-蘇州-嘉興一線組織第二道防線。

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蔣原本已經同意了這一計劃,並命令顧祝同準備撤退,但後來聽說布魯塞爾會議可能對日進行制裁後,蔣又撤回了撤退命令。

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但蔣給予希望的布魯塞爾會議並沒有給他帶來好消息,不但沒有對日進行制裁,還拒絕向中國提供援助。蔣的這一反覆猶豫,讓中國軍隊錯失了撤退良機,失去了保全軍事力量的可能。

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11月5日,日軍在杭州灣登陸以後,從背後襲擊了上海的中國參戰部隊,從而導致了中國軍隊多米諾骨牌一樣的總潰退。

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中國軍隊並沒能如原本計劃的那樣組織起第二道防線,而是在一種完全潰敗的情況下逃命。

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這種無序的潰逃與有序的撤退帶來的損失是完全不一樣的,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在部隊已經發生大面積潰逃的情況下,又再次無視戰場情況強行要求部隊繼續就地組織抗戰。

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正是因為蔣的搖擺不定,完全脫離戰場實際情況去執行其戰略,最終事與願違,導致了中國軍隊雪崩式的總潰敗,也直接加速了日軍進攻南京的時間,並埋下了屠城的惡果。

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淞滬會戰結束時雪崩式的潰敗 毫無鬥志的軍人和被裹挾的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