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區高洞溝村通過精準扶貧助推整村脫貧

確保每個貧困戶有3項產業增收項目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張心致】村民李治國通過易地扶貧搬遷,不僅住上了樓房,還在周邊找到了新工作;村民李海兵通過金融扶貧,貸款5萬元搞黑山羊養殖,做起了“羊倌”;村民趙金寶通過村裡提供的公益性崗位,在村裡當上了保潔員,每月能領到600元工資……2016年以來,位於鶴山區姬家山鄉西北部太行深山區的高洞溝村已有125戶403人脫貧,整村脫貧摘帽。“目前,村裡只有1戶3人因重大疾病還沒脫貧。”8月1日,該村第一書記董治國說。

鹤山区高洞沟村通过精准扶贫助推整村脱贫

除了實施精準扶貧舉措外,高洞溝村還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群眾文化生活。圖為正在修建的戲臺。(記者 張心致 攝)

高洞溝村耕地面積308畝,人均耕地0.5畝,均屬旱作農田,2017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6戶406人,佔全村總戶數的62.3%。在脫貧攻堅進程中,高洞溝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轉移就業、產業扶持、政策兜底等因村因戶精準施策,實現了每個貧困戶有3項以上產業扶貧或增收項目,確保有勞動能力家庭至少1人實現就業。同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村容村貌、戶容戶貌明顯提升,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現在住著多得勁兒!”李治國指著自己在鶴山區仙鶴花園的新家高興地說,“小區位置好,環境好,還有天然氣,比在村裡住著舒服多了。”他在村裡的房子,背靠山坡,後牆前年被山上流下的洪水衝出了一個洞。因經濟拮据,一直沒有修繕。

去年,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李治國在仙鶴花園不掏一分錢分到了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住房條件大幅改善。同時,他還在駐村扶貧人員的介紹下,在附近一家汽車配件廠找到了工作。“現在一個月工資能領兩三千塊錢。”他掐指算著,“另外,我還享受金融扶貧、光伏扶貧、到戶增收項目的支持,光這三項每年就有幾千塊錢。”他對現在的日子很滿意。

目前,全村已有7戶貧困戶先後搬到鶴山區幸福花苑或仙鶴花園小區,並在周邊實現就業。

扶貧的關鍵是提升貧困群眾的“造血”能力。去年,高洞溝村通過金融扶貧為3戶貧困戶每戶爭取到了5萬元貸款,幫助他們自主創業。“俺家貸了5萬塊錢用來養羊。”受益者李海兵說,“去年養了不到100只,一隻黑山羊能賣1000多塊錢。”

高洞溝村還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新建了蓄水池、停車場、文化廣場,拓寬了道路,解決了村民冬天吃水難、出行不方便等問題,戲臺也正在加緊施工。

記者在採訪時看到,村裡有很多窯洞房,而且這些窯洞房錯落有致,還有窯中窯、窯上窯、窯上房,很有特色。

“很多村民以前住在裡面。”村黨支部書記李來柱說,“我們打算以此為特色開發旅遊,現在正跟一家公司談合作,希望下一步能通過發展旅遊真正讓村裡人富起來。”

總值班:靳麗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