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道文化|敦煌:一路向北看沙窟

門道提示:農曆六月二十三

敦煌、歷來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是歷史文化名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沒有去敦煌之前,對敦煌的印象。那充滿神秘色彩的異域,讓人心馳神往。

門道文化|敦煌:一路向北看沙窟

敦煌

“敦煌”一詞,最早見於《 史記· 大宛列傳》中 張騫給 漢武帝的報告,說“始 月氏居敦煌、祁連間”,公元前111年, 漢朝正式設 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漢語字面意義來解釋“敦煌”地名,如 東漢 應邵注《 漢書》中說“敦,大也。煌,盛也。” 唐朝 李吉甫編的《 元和郡縣圖志》進一步發揮道:“敦,大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

門道文化|敦煌:一路向北看沙窟

敦煌

敦煌,地處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河西走廊漢文化、青藏高原藏文文化、西域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交匯處。不得不說,敦煌這個響亮的名字,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現今行政建制上敦煌只是個小小的縣級市,但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卻仍然令“敦煌”這個名字如雷貫耳。

門道文化|敦煌:一路向北看沙窟

敦煌

敦煌東峙峰巖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畫而聞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及陽關的所在地。面積3.12萬平方公里,屬暖溫帶氣候,年降雨量只有39.9毫米,而蒸發量卻高達2400毫米。日照充分,無霜期長。在這個群山擁抱的天然小盆地中,黨河雪水滋潤著肥田沃土,綠樹濃蔭擋住了黑風黃沙;糧棉旱澇保收,瓜果四季飄香;沙漠奇觀神秘莫測,戈壁幻海光怪陸離;文化遺存舉世聞名,人才輩出。美麗的敦煌,是塊富饒、神奇、誘人的土地。

門道文化|敦煌:一路向北看沙窟

敦煌

敦煌地勢南北高、中間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北面的戈壁與天山餘脈相接,南面則是與祁連山相連的阿爾金山。連接著河西走廊與新疆的敦煌,這種東西向走廊通道地形是河西走廊向西的延伸,但是這樣的延伸也差不多止步於敦煌。西面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不易穿越的地形阻隔。其實河西走廊的延伸,嚴重依賴於祁連山的水源。正是這樣的地形,才成就了敦煌的誕生和它在古代社會的繁榮。向東經河西走廊可抵中原華夏文明的核心區域;向西,北穿戈壁可抵吐魯番盆地和準噶爾盆地,西逾沙漠可到若羌、和田等南疆地域;南越阿爾金山可至青藏高原的柴達木盆地。這樣的通道節點位置使敦煌成為了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絲綢之路的興盛與衰落也深深影響著敦煌的繁榮與沉寂。

門道文化|敦煌:一路向北看沙窟

敦煌

敦煌,歷經滄桑,幾度盛衰,步覆蹣跚地走過了近五千年漫長曲折的里程。悠久的歷史孕育的敦煌燦爛的古代文化,使敦煌依然輝煌;那遍地的文物遺蹟、浩繁的典籍文獻、精美的石窟藝術、神秘的奇山異水,使這座古城流光溢彩,使戈壁綠洲越發鬱鬱蔥蔥、生機勃勃,就像一塊青翠欲滴的翡翠鑲嵌在金黃色的大漠上,更加美麗,更加輝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