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我的一生你不懂

金農的藝術是耐看的,他似乎總在和永恆對話,他好象並不屬於他那個時代。人生是易“壞”的,他要在藝術中追求不“壞”之理。

金農:我的一生你不懂

金農自畫像

金農天姿聰穎,早年讀書於學者何焯家,雍正十三年(1735),金農被舉薦應 "博學鴻詞科"之試,次年再次被舉薦皆不中,箇中情形,今已難考。此後鬱郁不得志,遂周遊四方,走齊、魯、燕、趙,歷秦、晉、吳、粵、終無所遇。年方五十學畫成一代名家。晚寓揚州賣書畫以自給,為“揚州八怪”之首。妻亡無子,遂不復歸。

金農是揚州八怪的首領和核心人物,一生遊歷四方,大半在坎坷中度過。有時歲得千金,亦隨手散去,隨時隨地實踐李太白的“千金散盡還復來”。他一生博學多才,嗜奇好古,收金石文字千餘卷,精篆刻、鑑賞,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最終成就為:

一位浪漫情懷的詩人

一位中興書壇的風騷領者

一位大氣晚成的文人畫家

一位無拘無束的野逸文人

一位高大上的文藝群群主

一位玩世不恭的畫廊創始人

一位不修邊幅的文化旅遊創始人

金農:我的一生你不懂

金農 鍾馗

金農一生字、號、別號眾多,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又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別號就更多了:金牛、老丁、古泉、竹泉、稽梅主、蓮身居士、龍梭仙客、恥春翁、壽道士、金吉金、蘇伐羅吉蘇伐羅(佛語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壇掃花人、金牛湖上會議老、百二硯田富翁..... 等 ..... 等 .....等....

金農:我的一生你不懂

金農 清氣滿乾坤

三十歲時與厲遊病於江上,讀到崔國輔詩句“寂寥抱冬心”,從此自號“冬心先生”,從這些字號能感知金農一心向佛,超塵出世興之所致卻又玩世不恭,隨性隨情興不盡,非凡非聖心出家。

“刷”出來的人生

金農三十九歲(雍正三年)開始北遊,作品署名由金司農改為金農,《王彪之井賦軸》署名為金司農,現藏故宮博物院,可以說是金農隸書典型 “倒薤”筆法的第一張作品。然何為 “倒薤”? 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卷一: “有倒薤者,世傳務光辭湯之禪,居清泠之陂,植薤而食,清風時至,見葉交偃,像為此書以寫道經。”簡而言之 “倒薤”就是點畫重下而急出,似 “倒韭葉”,金農的 “倒薤”點畫得 益於對《華山廟碑》的反覆臨習,且這一筆法在五十歲以後的 “漆書”中表現得更為誇張和強烈。

人生是一個“客”,他要在藝術中尋找永恆的家鄉。 金農是清代書道中興的風騷領者,偶像是米芾,生性不羈的米芾並不滿足於王獻之的字,喊出了“老厭奴書不換鵝”、“一洗二王惡札”的口號。天性散淡的金農,亦同樣厭煩了當時柔弱巧媚呆滯僵化的書壇,向書壇重重開炮,揮筆寫下:

會稽內史負俗姿,字學荒疏笑騁馳。

恥向書家作奴婢,華山片石是我師。

金農:我的一生你不懂

梁楷傳論軸 紙本 1737年作 縱102.8釐米 橫47釐米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其沖天豪氣可見一斑,米芾書法造詣非凡,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尤其是書寫速度較快,節奏變化大,通過“刷”字加大“勢”感,以字欹側生勢,以“刷”筆強勢,形成以“刷“字為特色的行筆特點。

金農那一顆羨慕的心靈光一閃,你米芾刷書,咱刷漆,於是書法史上迎來了驚天霹靂,驚世駭俗,徹底突破了中國書法的傳統法度。在用筆用墨技法上達到了一種大自在,隨心所欲創作的境地——漆書。

金農:我的一生你不懂

漆書汲古處和四言聯 紙本 1744年作 縱63.5釐米 橫14.2釐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漆書實是隸書中兼有楷書的體勢,用筆方扁、墨濃似漆,雅拙為趣,金石氣為其內涵,用筆澀進力遒、濃墨厚重而不板滯,筆畫之間一放一收極富張力,字形長扁適度,一派天真爛漫,猶如深山幽谷老柏蒼松。金農一生寫了大量的書法作品,但現在我們所瞭解最早的作品應是寫於康熙二十六年(1721),三十五歲所書的《遊禪智寺詩軸》(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因還未見得三十五歲以前的作品,所以金農早期的書法藝術 淵源我們無從所知,但從其四五十歲的作品來看,他對漢隸下過很深的功夫。雖金農書法作品眾多,但不同作品間有明確的分界線,每種字體都各具特色,使人看一目瞭然。一般將它分為八分書(隸書)、行草書、寫經體楷書、隸楷、漆書五類。但總體依舊是漢隸風格。

金農三十五歲起開始寫行草書。點畫未見顏魯公、二王筆法,忠於漢隸,多倒薤,閱讀之,文辭寧靜與躁動並存,奔騰中見浪漫。各階段風格隨其他書體變化而略有變化,但 “字字獨立、撇法多用倒薤”, 這樣的書法風格伴其一生,中年以後愈加蒼茫老辣。

隨著歲月的流逝,金農開始信仰佛教,晚年更有“如來最小弟”、“心出家庵粥飯僧”的署款,四十七歲以後寫經體楷書始見,愈到晚年愈瘦勁。

金農:我的一生你不懂

金農 佛像圖 天津博物館藏

五十歲以後金農的書法出現了新的轉化,開始出現筆畫粗細一致,隸楷參半的書體。揚州八怪諸書家之中,數金農和鄭板橋書法最具特色,創造了一種非真、非草、非楷、非隸的“怪”路子,是對古典書法的新突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藝術品鑑官微”

有人戲言:王羲之服完五石散,敞胸露懷,扯著蘭亭草稿搖晃著走來,向金農說:之字有幾種寫法,你知道麼?金農眼皮都不抬,掐滅菸袋鍋,塞在腰間,隨手拿起一把刷子,飽蘸濃墨,在厚厚的紙上,寫了一個之,又寫了一個之……

金農:我的一生你不懂

漆書盛仲交事蹟 年代不詳 紙本 縱43.2釐米 橫32.5釐米 南京博物院藏

文化旅遊創始人

金農一生的驢友生涯近十五年,他的足跡走遍大半個中國,為了解決旅遊經費問題,他異想天開的整了一個文化旅遊團,自任團長。其成員有擅長雕鑿紋刻硯石的甬東朱龍,擅長界烏絲欄的新安張喜子,擅長抄寫仔會稽鄭小邑,擅長彈奏樂器的吳門莊閨郎,擅長畫墨竹的蘭陵陳彭,每到一地各自就亮出特色手藝,彈的彈、寫的寫、畫的畫、刻的刻,給老百姓來一場豐富的文化大餐,美名其曰“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其實際目的是為籌得下個目的地的旅遊經費,真可謂是一舉而兩得。

金農:我的一生你不懂

金農 梅花圖 納爾遜-艾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高大上的文藝群群主——金農,一生遊歷多年交友十分廣泛,名門公卿、富豪巨賈、三教九流全有,大部分是文化圈各領風騷之人物,全國詩壇名宿毛奇齡,東南詩壇盟主朱彝尊,文學大腕全祖望、袁枚、杭世駿,書畫家高翔、鄭板橋、汪士慎、餘元甲、邊壽民,詩人馬曰琯、厲鄂,書畫篆刻家丁敬等等。其中最與之交好的當屬鄭板橋,兩人喜歡一起“杯酒言歡,永朝永夕”,“相親相洽若鷗鷺之在汀渚”。

鄭板橋也說“杭州只有金農好”,他倆不僅有共同的人生觀、藝術觀,個性脾氣也特別相投,常常一起出入秦樓楚館酣飲,到南京小倉山隨園拜見袁枚,除了談論討教詩文以外,就是與身為吃貨的袁枚探討如何吃了,強大的朋友圈滿滿的正能量,他一生拜訪交流的書畫文人無數,給自己的藝術之路汲取營養增添養分,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藝術品鑑官微”

金農:我的一生你不懂

金農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作 春驄 立軸

大器晚成的文人畫家

人世間充滿了“變”,他要在藝術中表現不變之理。到五十的金農,某一天大概若有所悟:元代畫家黃公望五十歲開始學畫,成一代大家,人生何時開始都不晚,於是也開始了畫,涉筆即古脫盡畫家之習,皆因所見所聞所閱古蹟多了,及擁金石收藏文物之底蘊,厚積而薄發,其佈置花木奇柯異葉,設色尤異非復塵世間所睹,蓋皆意為之,畫馬常嘆息世無伯樂,畫梅要求天大寒時香千里,畫竹則磨墨五升畫狂竹,平生高岸灑脫之氣全見畫中,在繪畫藝術創作上大張個性,睥視一切權威。

金農先脫南宗與北宗,在一種無我又有我,有我又如此無我,似又不似,不似又如此似中,獲得空間和時間上自由的發揮,正是這種內外不住、來去自由,成就了金農晚年繪畫的藝術風格及成就。

金農:我的一生你不懂

金農 紅蘭花圖 立軸,絹本,設色,縱63.7釐米,橫40.5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玩世不恭的畫苑創始人

金農晚年患眼疾,還有軟腳病,但晚年的金農名聲大噪,主業仍然以賣字畫為主,慕名求索者太多又非知音,疲於應付的他腦筋急轉彎:收弟子。所以繪畫作品常由弟子代筆(其弟子有束杖鳳、孫松、裘鏞、羅聘、項均等,但羅聘為其繪畫的主要代筆人),成立了中國古代第一個畫苑,在他的督導下,羅聘、項均作畫,金農作詩題署,師生的詩書畫合壁之作,師借門生賣畫錢,門生畫亦賴師傳。

兩家互換稱知己,被爾瞞人有十年。

髯兮愛錢不動筆,均也甘心畫不止。

圖成幅幅署髯名,濃墨刷字世便驚。

貌似金農因為愛錢設局瞞人,而藉此成立畫苑機構,實則他在其題畫記中言多閃爍,多處提到為他代筆的學生,說到底這種高手組合的操作模式,實乃金農玩世不恭的大遊戲而已,七十四歲的金農曾在其《自度曲》中雲:

“置身天際之外,目不識三皇五帝。”

玩世不恭、狂放不羈的性格,由此可見一斑。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藝術品鑑官微”

金農:我的一生你不懂

金農 達摩老祖

“怪”在揚州話中為奇怪、不合常規,甚至帶有一種強烈的貶義色彩。金農的“怪”不僅僅 表現在書畫作品的藝術創作上,其直爽、不拘的秉性亦是其「怪」之一。中國文人講究謙虛,然金農恰恰相反,他在《神龜圖》的題跋中這樣寫道:“予遊楚州,得一青毛神龜,作《神龜篇》。客吟翁見而賞之,並賞予詩之不同乎人也,回請朱方老民繪寫其異兒,乞予書此詩於上,人生登期頤者為之上壽,吾儕進享天年,豈止此哉。自有不朽者在也。”金農不無自得地寫下他人的讚賞並不僅僅表現在詩歌方面,在書畫方面亦如此。七十四歲所作《佛像》, 跋曰 “氣渾噩足千百年,恍如龍門山中石刻圖像也,金陵方外友德公曰居士此畫直是丹青家鼻祖,開後來多少宗支,餘聞斯言,掀髯大笑,七十四翁農又記”,如此“自戀”的金農實在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