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如何在南北朝時發展起來的(一)

珵素

南北朝時期是佛教在中國發展的重要時期,大量的佛經在這一時期被譯為漢語,不少有名的僧人從西域來到中國傳播佛教。佛教在這一時期迅速傳播開來,收穫了大量信徒,並得到貴族的支持。當時人們對於佛教的推崇也是遠超其他時代。雖然發生了兩次滅佛運動,但依舊無法阻止人們信仰佛教的熱情。從北朝看,著名的四大石窟全都是在南北朝時期開工建設的。而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雖可能有一些誇大,但也足以說明南朝佛教之盛。

那麼,在東漢時傳入中國的佛教,為何會在南北朝時期發展到這樣的程度呢?這首先要從漢魏時期的文化說起。自漢朝確定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後,知識分子學習的主要是儒家思想。雖然並沒有禁止其他學說,但朝廷任用人才的標準與儒家思想掛鉤,因此當時的主流仍然是儒學為主。

佛教是如何在南北朝時發展起來的(一)

史書上雖然記載,佛教正式傳入中國的時間是在漢明帝時期。漢明帝夜裡夢到一個高大的金人從西方飛來,有大臣介紹說西方有佛,就像他夢中見到的一樣,於是漢明帝就派人出使西域。出使的人從西域帶回了佛像、佛經及幾位僧人,佛教自此正式傳入中國。

從漢明帝與大臣的對話看,早在此之前,中原的人們對佛教已經有了一些瞭解。當時佛教的中心在中亞地區,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是自然而然的事。漢明帝派人前去求取佛經,可以看做是正式承認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佛教是如何在南北朝時發展起來的(一)

不過傳入中國的佛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得到學者的重視,只是在大眾間傳播。一些佛經也斷斷續續被翻譯為漢語,但對佛經的探討此時似乎還不多。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魏晉時期。

隨著東漢的滅亡,儒家經學徹底衰微,魏晉玄學興起,清談成了當時知識分子的主要愛好。清談主要談論的是老莊之道以及《周易》這些玄而又玄的內容。後世雖然有“清談誤國”這樣的評價,但清談確實促進了思想的發展。當時人們聚在一起清談,談論的內容並不僅限於《老子》、《莊子》和《周易》中的內容,但凡有利於辯論的,都可以去談。當時文人清談,有時也會涉及到佛教的內容。而佛教思想又很重視邏輯,爭論起來滔滔不絕,因此不少文人從佛教思想中汲取營養。

佛教是如何在南北朝時發展起來的(一)

不過在這一時期,人們是將佛教視為老莊中的一支看的,而未將其視為獨立的宗教派別。當時一些人研讀佛教經典,也經常藉助老莊一派的思想。這就為那些信奉佛教的人提供了便利。他們可以藉助玄學的思想、概念闡述佛教思想,使佛教思想更容易被上層知識分子接受。即便此時,不少人對佛教懷有不淺的誤解與歧視,但佛教通過這種方式,還是很快地在中國知識分子的心中紮下了根。隨著東晉時,鳩摩羅什等人的到來,中國的佛教迅速壯大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