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高考成績被處罰,各學校高考成績能否向全社會公布?

宣傳高考成績被處罰,各學校高考成績能否向全社會公佈?

策劃劉冷絲

欄目絲說2018高考系列之三十二

前幾天,山西運城市新絳縣海泉學校違規宣傳高考成績,目的就是為了在初中招生過程中取得優勢,因此被運城市教育局通報批評,被責令清退所有違規招收的借讀生及所收借讀費。

類似這樣打著高考成績旗號的違規宣傳年年有,被教育主管部門處罰的例子也年年有。

宣傳高考成績被處罰,各學校高考成績能否向全社會公佈?

高考成績揭曉後媒體採訪

比如,上海、浙江、廣東、山東等地就曾出臺規定,不公開高考成績排名、不公佈高考狀元,但都無濟於事,各種炒作喧囂依舊。

每年類似情況其實大同小異。每當高考成績公佈後,許多學校都會聞風而動,大肆炒作各種排名榜、上線率、錄取率,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作為今後掐尖招生的資本。同時,高考狀元們也是不堪其擾,又是接受各路媒體採訪,又是被學校請去各種場合演講成功的訣竅。

如其說是為其他學生服務,不如說是為了學校的名聲服務。

大家都明白這樣的宣傳後者還說炒作壞處多,這種對高考成績的過度關注和炒作無疑會助長唯分數論的風氣。高考也是眾多事物中的一種,規律是一樣的——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狀元和那些成績優異者並不意味著學習水平比身後其他學生高出多少。過度追捧狀元,無形中對於其他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造成了傷害。

宣傳高考成績被處罰,各學校高考成績能否向全社會公佈?

高考過後難得的輕鬆

高考成績本身屬於學生自己的東西,向社會公佈高考成績和排名,涉嫌侵犯學生隱私。今年,宣傳主管部門和教育部照樣通知不能違規宣傳高考成績,也有很多省市不再公佈高考成績,初衷就在於通過淡化高考成績、抵制排名炒作,給宣傳報道高考成績熱降溫。

高考成績中的優異者莫過於狀元,這被視為站在金字塔尖上的成功者,接受公眾的頂禮膜拜,各種狀元筆記、學霸秘笈受到追捧。圍繞高考狀元還衍生出一條利益鏈。比如,高考狀元能收穫現金獎勵和各種榮譽,得到很多“錦上添花”的東西;狀元的所在學校,還有那些相關培訓機構可以大肆宣傳,為爭奪優質生源打下基礎。一些企業也通過重獎狀元的形式提高企業知名度。

這種情況下,單單要求不公佈不報到高考成績如何如何,行不通,人們照樣會通過各種渠道拿到高考成績排名,很多媒體照樣會把狀元們從幕後推到前臺。

宣傳高考成績被處罰,各學校高考成績能否向全社會公佈?

高考之前的緊張有序

然而,我們還必須認識到,事物也有另外的一面,高考“唯分數論”恰恰是公平公正的體現,而且,應試教育和高考“唯分數論”是走在前面,是原因,然後,結果才有了社會輿論對高考成績的強烈關注。

如果僅僅將應試教育歸咎於高考成績公開,恐怕是一種因果關係的顛倒——不公佈高考成績,高校錄取就不“唯分數論”了?生源大戰就此休戰嗎?

同時,人們對高考成績就能迴歸正常?應試教育的做法就會從此終止?

這些恐怕都不可能實現。

宣傳高考成績被處罰,各學校高考成績能否向全社會公佈?

敬告本文如有錯別字和語法錯誤,作者將在跟帖中及時更正。絲說2018高考系列之三十二,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