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陶田園|泡桐美聲

蘭考地處中原,黃河古道的砂質土壤利於泡桐生長。

文化陶田園|泡桐美聲

半個世紀前為防風治沙,縣委書記的卓越榜樣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帶領群眾種下泡桐苗。

這裡的泡桐紋理疏鬆清晰,古樸通透,聲學品質和共振性極好,板材音質奇佳。

這些承載艱苦奮鬥精神的泡桐樹被製成琴瑟琵琶,沒想到果然音質之美,天下莫能望其項背。
文化陶田園|泡桐美聲

於是。。。

蘭考泡桐鯉魚跳龍門,一躍成為國內公認製作琵琶,阮,古箏,板胡等樂器所用桐木的首選。
文化陶田園|泡桐美聲

至於阮這種樂器,是古代唯一以人名命名的,相傳因西晉竹林七賢的阮咸善於彈奏該樂曲,故得名。阮根據音色不同,分為大阮,中阮,小阮,低阮等,音色變化豐富表現力極強。

下圖為唐梅花阮,右為中阮。

文化陶田園|泡桐美聲​​

文化陶田園|泡桐美聲


至於板胡,是明末清初伴隨戲曲梆子腔而產生的,為豫劇等多種地方戲曲和曲藝的主要伴奏樂曲。琴筒多用椰殼做成,面板用桐木,琴桿多用硬木,其發音高亢,婉轉抑揚,用於襯墊人聲更覺貼合。

下圖為板胡

文化陶田園|泡桐美聲

下圖為墜胡
文化陶田園|泡桐美聲

至於琵琶,是我國彈撥樂曲之代表,相傳東漢末年從西域而來。後逐漸演變成現今形狀,其下部音箱呈半梨形,上有長柄,一般為四弦,外形精美圓潤,音色渾厚,音質純正,餘音悠長。。。

文化陶田園|泡桐美聲

名滿天下的«十面埋伏»。

運用了琵琶特有的煞弦、絞弦、拼雙弦等技法,通過豐富多變的節奏,層次分明而又生動逼真地描繪了氣勢磅礴的大戰場面。

«笑傲江湖»«新龍門客棧»等古裝武俠片多次引其為插曲。
文化陶田園|泡桐美聲文化陶田園|泡桐美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