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休妻,竟然因爲坐姿不好?

孟子,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後世尊稱為“亞聖”,是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子休妻,竟然因為坐姿不好?

孟子

據說,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間休息,這時孟子推門進來,看了一眼妻子,就從房間裡出來,非常生氣。原來孟子看到妻子在房間裡雙腿向前叉開的坐著,古代稱這種坐姿叫做“箕踞”,“箕踞向人”是很不合禮法的。孟子作為“亞聖”一向十分守禮,就向自己的母親“孟母”說:“我要把妻子休掉。”孟母是位相當有智慧的母親,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說的就是這位偉大的母親,孟母當然要問清楚原因,就問孟子:“為什麼要休妻。”孟子就把剛才妻子“箕踞向人“的事和孟母說了。孟母聽完後說:“那麼沒禮貌的人應該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難道你忘了《禮記》上是怎麼教人的?進屋前,要先問一下里面是誰;上廳堂時,要高聲說話;為避免看見別人的隱私,進房後,眼睛應向下看。你想想,臥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聲、不低頭就闖了進去,已經先失了禮,怎麼能責備別人沒禮貌呢?沒禮貌的人是你自己呀!”一席話說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沒提什麼休妻子回孃家的話了。

孟子休妻,竟然因為坐姿不好?

孟子休妻

讀完這則小故事,我們不禁要對孟母的智慧伸大拇指,但是也有個問題要問,就是為什麼“箕踞向人”是十分無禮的呢?據說,荊軻刺秦的故事裡,荊軻被秦王刺傷後,無力再戰,就對秦王“箕踞而坐”表示對秦王的羞辱,為什麼對人“箕踞而坐”會是對人的羞辱呢?

原來,那時人們穿的“褲子”都是不封襠的,也就是所謂“開襠褲”,如果到了冬天,天氣寒冷,就會在下半身穿一種“脛衣”,所謂的脛衣類似於今天的長筒襪,它只有兩隻單獨的褲管,沒有褲腰,上端用帶子系在腰上。正因為那時人們穿的“開襠褲”,想象一下“箕踞而坐”的場景,所以孟子之所以會生氣,相信你也能理解了。

孟子休妻,竟然因為坐姿不好?

古時“開襠褲”

為什麼古人要穿“開襠褲”呢?一種說法很簡單就是因為古人服飾比較複雜,這樣上廁所解手時能方便些;另一種說法就是因為古代紡織水平不夠高,絲綢之類的布料不能普及,但是如果用粗麻做“封襠褲”可能不是那麼舒服,如果材料不夠好,也不夠衛生,容易生病。所以直到漢朝之前古人一直穿的“開襠褲”。

但是穿“開襠褲”會有很多弊端,比如說士兵,士兵穿“開襠褲”在戰場戰鬥力不能很好的發揮,最開始士兵主要是車兵和步兵,穿“開襠褲”還可以,但是後來騎兵的發展越來越快,所以“封襠褲”就很被需要,歷史上很有名的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就是用“封襠褲”取代了“開襠褲”,也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另外“開襠褲”也限制了成年男子的勞動力,一些重體力的勞動不能很好的進行。

孟子休妻,竟然因為坐姿不好?

胡服騎射

直到漢朝之後,第一隨著儒家思想的發展對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穿“封襠褲”成為社會文化需要,第二隨著生產力發展,絲綢之路的開通,服飾的材料也越來越好,“封襠褲”也就越來越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