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午餐|拼多多該向美國「同門」學什麼?

商报午餐|拼多多该向美国“同门”学什么?

深圳商報,

以科技財經報道為主要特色,

深度觀察世界科技迭代,

深刻揭示財富增長規律。

讀懂時代,

創造未來。

深圳事

1

住宅區垃圾分類2.0正在推廣

昨日,記者從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獲悉,住建部通報2018年第二季度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深圳垃圾分類在46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二。作為全國首批8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深圳堅持社會化和專業化相結合的雙軌戰略,運用大分流細分類的推進策略,走出了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垃圾分類創新之路。

商报午餐|拼多多该向美国“同门”学什么?
商报午餐|拼多多该向美国“同门”学什么?

2

兒童漆真的安全嗎?

嘉寶莉兒童智繪黑板漆檢出禁用物質

在家庭裝修中,選用塗料的質量直接影響家人的身體健康,有小孩的家庭則更加重視。昨日,深圳市消委會聯合寶安區、福田區消委會等共同發佈了2018年內牆塗料比較試驗報告。

比較試驗分別測試了“兒童漆”“藝術塗料”兩個大類。在兒童內牆漆測試中,嘉寶莉兒童智繪黑板漆檢出禁用物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檢測結果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含量較高。

3

多買一瓶水,愛心送清涼

一邊是深圳高溫黃色預警信號持續生效,一邊是愛心企業、市民為城市高溫工作者源源不斷送去清涼。繼“愛心冰櫃”項目後,日前,深圳等5座城市數百家超市和便利店同時鋪開“牆上冷飲100000+”公益活動,並得到越來越多愛心市民響應自願“多買一瓶水”。

商报午餐|拼多多该向美国“同门”学什么?

布吉一家士多店參與了“牆上冷飲10萬+行動”。

4

週末去東部,預約號充足

8月11日和12日是本次東部試行預約通行的首個週末,記者昨日從深圳交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目前週末的預約僅佔總額度的三成,預約號依然充足。同時,針對廣大市民提出的疑問,深圳交警予以詳細解答。

財經事

1

穩地價 穩房價 穩預期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7日在遼寧瀋陽召開部分城市房地產工作座談會,全面貫徹落實近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精神。

住建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各地應切實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系統分析當地房地產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風險點,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綜合施策,把地方政府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主體責任落到實處,確保市場穩定。

2

人民幣兩連貶外儲兩連漲

近兩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快速貶值,不過7月份中國外匯儲備卻實現兩連漲。中國人民銀行8月7日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1179.46億美元,較6月末的31121.29億美元增加了58.17億美元,這一數據超過了市場預期。

商报午餐|拼多多该向美国“同门”学什么?

3

大灣區海陸空交通無縫對接

共建粵港澳世界級旅遊休閒灣區,這是近日廣東首次提出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中重要的“一灣”。記者7日從廣東省旅遊局獲悉,全域旅遊時代,

廣東省將攜手港澳,以香港多元旅遊平臺、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珠三角全域旅遊示範區為重點,推動三地海陸空客運交通無縫銜接。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旅遊聯合會的協調作用,共同策劃更多粵港澳“一程多站”旅遊精品線路。

商报午餐|拼多多该向美国“同门”学什么?

財經觀察

拼多多該向美國“同門”學什麼?

這一邊,拼多多上市後,針對其出售假貨、山寨商品的質疑聲如潮襲來,讓這家3歲的電商平臺陷入輿論的風口浪尖。不僅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點名,市值更是直接蒸發50多億美元,引發了美國六家律師事務所宣佈代表股東對其展開集體訴訟。

商报午餐|拼多多该向美国“同门”学什么?

可另一邊,被稱為美國版“拼多多”的Brandless,因為價廉物美,質量槓槓的,越來越受到挑剔的美國消費者認可。日前,成立僅一年時間的Brandless,宣佈獲得軟銀集團2.4億美元的C輪融資,Brandless因此成為2017年硅谷最火的創業公司。同樣都是走低價路線的電商,Brandless甚至比拼多多做得更絕,所有商品一律3美元。但是,同樣走低價路線,兩個同門兄弟為什麼市場口碑和資本認同完全不同呢?身處困境的拼多多,又該向Brandless這位美國同門學什麼呢?

拼團,使每一次消費規模達到一定程度,進而降低成本,毫無疑問是互聯網給大家帶來的一個好商業模式,也是互聯網紅利的一種形式。拼多多早期成功於此,Brandless也是成功於此。近日阿里讓支付寶聯合淘寶推出拼團,也正是看中了這個市場。同樣是拼團,同樣是降低商品價格,同樣是要給消費者省錢,如何省?省在哪裡?這就大有學問了,也會省出不一樣的結果。

拼多多省錢,更多省的是產品檔次、質量,說白點就是銷售一些山寨產品,甚至是一些假冒產品,並且將用戶群定位為對產品品牌辨別能力比較低的四五線城市用戶,這樣的模式或許會有市場,也或許一時走得通,但一旦上市之後,被放到聚光燈下,瑕疵就暴露出來了。

Brandless走的就是另外一條路線了。雖然其主張無品牌,其銷售的每件產品都會進行嚴格的測試、調整和反覆試驗,確保其產品質量達到最高要求。按照其創始人的說法就是:“我們採用‘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模式,削減甚至乾脆砍掉了‘品牌稅’”。品牌稅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渠道費用,比如大品牌、公司,為其產品的營銷、代言以及在大型商超的場地所支出的費用。通常,這部分費用是產品價格的40%,這些成本最終都要消費者買單的。

一對比,我們就不難發現,其實Brandless是用互聯網思維對商品進行重新定義,通過流程再造,直接介入到商品的生產環節,把產品的營銷與渠道費用省下,並回饋給消費者。省了渠道費,保證的是質量。拼多多則是把目光瞄向了低價的商品,通過採購低價商品來降低商品售價,但難以把控產品質量,這也是為什麼拼多多官司纏身的原因所在。

事實上,縱觀這幾年中國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企業,無論是京東,還是剛剛在香港成功上市的小米,最終拼得都是質量。京東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成為阿里的有力競爭對手,靠的就是賣正品。小米做手機,固然“雷布斯”的互聯網思維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做工、設計和技術,沒有黑科技的小米也火不了。可以說,互聯網時代也是一個口碑時代,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很容易成就一個公司,但一個口碑的缺陷也很容易被放大,最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拼多多要向美國同門Brandless學什麼,答案不言而喻。為消費者省錢,用低價吸引用戶固然重要,但必須省之有道,必須時刻把消費者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管什麼時代,產品質量永遠都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讀創/深圳商報評論員 李邇)

商报午餐|拼多多该向美国“同门”学什么?

來源 深圳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