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oin其實很失敗,只是改變了營銷手段

今年6月底,沉默已久的幣圈,被一匹黑馬Fcoin突然攪動。主打"交易即挖礦"模式的Fcoin交易平臺,交易量一度躍居第一,且超過第二名到第七名的總和。

赤鏈的首席經濟顧問John Daniel認為,"交易即挖礦"只是一個開始,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來之路,仍然長路漫漫。

在John Daniel眼中,只要滿足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不止交易即挖礦,未來,一切皆可挖礦。

01 "交易即挖礦"只是開始

現在來看,"交易即挖礦"更像是將傳統交易所中的做市商"眾包化"。如果只有這一模式的改變,那就不能說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只是一種激勵手段而已。

FCoin其實很失敗,只是改變了營銷手段

在未來,交易所會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過渡。交易中心化,但交易後的清算結算去中心化,可交給用戶共同見證。

FCoin促進了行業對於交易所治理架構與所有權的討論,雖然現在做的不夠好,但這種意識觸發未來,激活業態,也激活了人們對於新交易所治理架構的想象。

02 "一切即挖礦"存通用模型

比特幣的挖礦機制,是靠算力挖礦。在比特幣之外,也出現了靠存儲、帶寬挖礦的機制,比如IPFS Figtoo。

有人認為,只要用戶做出貢獻,獲得激勵,就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挖礦模式。 在"一切即挖礦"這個模型中,挖礦的部分,是困難的、需要付出代價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礦機的算力。挖礦本身,並不運行在區塊鏈上,只是區塊鏈網絡上的一個插件。但檢驗挖礦是否真實的部分,卻在區塊鏈上——人人都可以檢驗挖礦的真實性。

FCoin其實很失敗,只是改變了營銷手段

在產品業務流程上,"一切即挖礦"實際上是一種技術主張,將業務邏輯拆解——讓貢獻者,能夠實現最高的貢獻效率,既是產品的激勵架構,也是對產品業務邏輯進行拆解的一種方法論。這樣的方法論,可以有助於更多項目的實際落地。

03 未來:存證與交易分離

未來,區塊鏈的發展方向在哪裡?

從比特幣賬本、以太坊虛擬機到跨鏈嘗試,直至今日,從技術的角度看,區塊鏈的底層技術仍未定型。我認為,公鏈的定序、存證才是第一性的,把賬本信息作為技術最底層,似乎並不妥當。所以我個人主張,新的公鏈應該把存證放到最底層。

FCoin其實很失敗,只是改變了營銷手段

眾所周知,赤鏈是聯盟鏈,只有通過社區授權的節點才能獲取關鍵信息。這樣,在公鏈基礎上架設接入赤鏈,這些公鏈上的敏感信息,便可以放到赤鏈上,從而避免隱私洩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