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炸機從「香格里拉」起飛-杜立特空襲東京

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憑藉其海空優勢,迅速佔領了西南太平洋廣大地區。美軍和盟國因連吃敗仗而士氣低落。美國海軍為打擊日軍氣焰,振奮盟軍士氣,別出心裁,用航空母艦載運遠程陸軍飛機,前往日本海岸,空襲日本東京。這次偷襲雖然規模不大,但打破了盟軍無法直接攻擊日本本土的神話,大大鼓舞了盟軍士氣,使日軍備感沮喪,並深刻影響了日本海軍的作戰方略。

轟炸機從“香格里拉”起飛-杜立特空襲東京

日東丸23號漁船在這片海域來往巡弋已有好幾個月了。這是一條奇怪的漁船。它只在海上巡弋,定期從補給船獲取補給。它連續幾個月沒有撒下一次網,當然也沒有捕到一條魚。這片海域距日本海岸線超過1000公里,風急浪高,並不是好的漁場。漁船的船長和船員們沒有因為捕不到魚而表現出一絲一毫的煩惱、焦慮。漁船另有使命,它現在已被日本海軍徵用,用於觀察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活動,提防美艦偷襲日本本土。

這日清晨,太陽正從遠處海天相接處升起。瀰漫在海面上的薄霧剛剛消散。早起的船員們習慣性地步上甲板,舉目四顧,忽然間他們紛紛瞪大了眼睛。遠處海天相接處,一支不明國籍的海軍艦艇編隊自東而西,朝日本本土方向破浪駛來。船長急忙舉起望遠鏡仔細觀察。遠處艦艇甲板上高鼻子、凹眼睛的水兵頭像鑽進了鏡頭。還有一些黑人水兵正在甲板上忙碌。顯然是美國艦隊!再仔細觀察,美國艦隊前呼後擁,隊形密集,不下七八艘戰艦,都是龐然大物。戰艦甲板上停泊的飛機在陽光下閃耀出銀灰色光芒,連肉眼也可以分辨。“最少有3艘大型航空母艦。”船長這樣判斷的時候,心跳加快,非常激動。他最先發現美國航空母艦來襲,而且是3艘,這個功勞不小。想到這,他趕開啟無線電臺,接通東京海軍指揮機關,報告發現美國艦隊以及艦種、數量、航向、航速。他還想繼續報告,向東京提供更多的細節。這時,炮聲響了,一艘美國巡洋艦全速衝過來,只一次齊射,就擊碎了這條小小的木殼漁船。稍後,海面上飄起了小漁船的航海日誌,上面清楚地寫有幾行日文:1942年4月18日晨6時30分,發現3艘美國航空母艦。

轟炸機從“香格里拉”起飛-杜立特空襲東京

坐鎮“大和號”巨型戰列艦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得到“日東丸”23號發來的報告時,吃驚不小。日、美開戰幾個月來,山本一直憂心忡忡,擔心美國海軍抄襲南雲艦隊偷襲珍珠港的戰術,出動艦載機部隊,襲擊日本本土和東京,炸完就跑。其結果必然影響日本民心、士氣,威脅天皇安全,使日本海軍威風掃地。因此,山本在內層警戒圈以外,又徵用大批日本漁船,沿日本海岸線以東1000公里的大洋深處,佈下了另一道外鬆內緊的外層警戒線,以便儘早發現來襲的美國艦隊。同時,山本還制訂了圍殲美國偷襲艦隊的“第三號戰術方案”。現在,期待已久的美國艦隊終於來了。

根據“日東丸”23號沉沒前的報告,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已傾巢而出,進抵日本以東洋麵1000公里處,是志在必得。山本估計美軍艦載機作戰半徑為800公里,只能在距日本海岸800公里處離艦起飛,母艦還必須在原處逗留,待收回攻擊飛機才能回航。這就是說,美軍艦隊必須由“日東丸”23號沉沒的海域繼續向西航行12小時才能進入攻擊位置,發送飛機升空。東京將在午夜或19日凌晨受到空襲。這使他差不多有一天時間用於迎戰準備,念及於此,這位日本海軍首腦不覺鬆了一口氣。他還有機會使天皇不受美機驚嚇。

轟炸機從“香格里拉”起飛-杜立特空襲東京

4月18日上午,山本從“大和號”聯合艦隊司令部的艙室中,通過無線電發出一道道指令,調遣部隊,貫徹圍殲來襲美艦的“第三號戰術方案”。日本海軍傾巢出動;橫須賀的第二巡洋艦隊、廣島灣的第一戰列艦隊,一齊拔錨起航,向東急進。從印度洋返航,剛駛抵臺灣附近洋麵的南雲艦隊4艘航空母艦,也轉舵駛向預定為美艦載機離艦起飛的海域。此外,一個大型海軍岸基航空兵編隊,也從東京附近的基地起飛,向東一直飛到航程極限,搜尋美國艦隊。至於東京空防,山本胸有成竹:4月18日午夜前不會有美機光臨東京。出乎意料的是,當天中午12時,兩架美國重型轟炸機,避開高空巡邏的日本戰鬥機,從低空突然掠過東京灣,飛臨東京城區。稍後,10餘架後續美機,也貼著東京低矮的樓房頂層,呼嘯而來。正在享用午餐的東京人不約而同地湧上街頭,為日本空軍的逼真表演歡呼雀躍。直到美國高爆炸彈一枚接一枚從飛機上扔下來,猛烈爆炸並引燃漫天大火時,他們才想到是美國飛機光臨,開始亂跑亂竄,四處躲避。

在此同時,名古屋、大阪、神戶等日本中心城市也分別受到美機轟炸。當日本防空指揮部醒悟過來,為時已晚地拉響防空警報時,美軍轟炸機群早已丟完炸彈,飛過東京,揚長而去。日軍戰鬥機駕駛員全然不知所措,不知美軍飛機從何方飛來,又向何方飛走。山本也墜入五里霧中:飛臨東京的美機明明是重型陸軍轟炸機,不可能從任何航空母艦甲板上起飛。可是距東京最近的美國地面機場,也在5000公里以上,遠遠超過任何陸軍轟炸機的航程。美機究竟從何而來?又能飛往何方?一時間成為不解之謎。

轟炸機從“香格里拉”起飛-杜立特空襲東京

大洋對岸的美國方面,卻對美機4月18日空襲東京大事渲染。美機消滅了50個日本人,摧毀了東京90座建築物,戰果雖然有限,卻因為揍了東京一頓,足以掃除珍珠港慘敗以來美國民眾心頭積壓的鬱悶情緒,鼓舞了士氣。羅斯福在華盛頓舉行記者招待會,故意製造神秘氣氛。當記者打探美機從何處起飛襲擊東京時,羅斯福滿面春風地回答說:“美機當然是從‘香格里拉’起飛的。”

“香格里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魔鬼樂園,美國轟炸機當然不會從“香格里拉”啟航。

珍珠港遭劫不久,美國海軍就開始設謀偷襲東京,以示回敬。由於任何一個美國陸地機場與東京的距離都大大超過任何轟炸機的航程,這一任務只能由海軍艦載機完成。而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只有800公里,母艦必須在距日本海岸800公里處放出攻擊飛機,然後滯留幾小時,待收回返航飛機,再匆匆回撤。由於這正是日本岸基飛機的活動範圍,母艦不僅易被日本巡邏艦發現,也可能遭到跟蹤而至的日本岸基飛機打擊。這對美國海軍寶貴的航空母艦而言,太過冒險。於是,海軍方面開始尋找替代方案:用母艦攜帶航程較遠的陸軍飛機到距日本海岸800公里的海域放飛。飛機完成轟炸任務後,繼續朝西飛行,到中國軍隊在華東的機場降落。這樣可二利兼得:母艦可以及時解脫,從危險海域撤退,避開日本岸基飛機的打擊;出擊的飛機和飛行員也有安全降落點!

轟炸機從“香格里拉”起飛-杜立特空襲東京

剩下的難題是要找到能從航空母艦甲板上起飛的遠程轟炸機和敢於駕駛陸軍飛機從母艦起飛的飛行員。美國海軍方面就此大膽設想的可行性會商於王牌飛行員、試飛員和飛行速度世界紀錄保持者,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杜立特上校。杜立特上校立即推薦了B—25米徹爾式陸基轟炸機,並自告奮勇,主持B—25飛機在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試驗。

B—25飛機是美軍當年服役的一種新型雙發重轟炸機,載彈兩噸。根據杜立特建議,機械師對飛機稍加改裝,減小負載,增設副油箱,增大航程,使之攜帶2000磅炸彈,能飛行4000公里,達到海軍的航程要求。然後,杜立特帶領參戰飛行員,在模擬飛行甲板上,訓練駕機短距起飛滑跑和海上遠程飛行技術。經過一個月反覆演練,杜立特和他的隊員們令人難以置信地實現了駕駛陸地重型飛機在航空母艦甲板上短距起飛的夢想。

轟炸機從“香格里拉”起飛-杜立特空襲東京

1942年4月2日,新服役的美軍航空母艦“大黃蜂號”,搭載杜立特和特遣隊的飛行員以及16架經過改裝的B—25型陸軍轟炸機,從舊金山啟航,繞過人跡罕至的北太平洋風暴區,在指定海域會合“企業號”航空母艦及一隊巡洋航,組成特遣艦隊,浩浩蕩蕩,繼續西航,秘密朝日本海岸線方向進發。美軍艦隊計劃4月18日夜間駛抵距日本海岸800公里的海域,午夜發送攻擊飛機升空,然後艦隊返航。16架轟炸機則由杜立特上校率領,乘夜黑在海上飛行,19日清晨抵達日本,執行轟炸任務後,直飛中國降落。

4月17日,美國海軍特遣艦隊進入距飛機起飛點24小時航程水域,機械師們對出征飛機作了最後一次檢查。甲板人員為飛機注滿燃油,掛好炸彈。一切準備就緒。入夜時分,一艘日本哨艦的回波出現在“大黃蜂號”的雷達屏幕上。幸好有驚無險,日艦未發現美軍特遣艦隊。美艦趕緊折轉航向,避開日本哨艦,繼續西航。再安全航行一夜,成功在望,不料18日清晨6時,在距日本海岸線1000公里處,被“日東丸”23號發現。行蹤暴露的美國特遣艦隊進退兩難:繼續西航將使艦隊闖進日本岸基飛機和幾支艦隊的伏擊圈;立即發送飛機升空又使其作戰航程增加了200公里,而且由夜間秘密攻擊變為晝間攻擊,並面對可能戒備森嚴的日軍空防火力。同時在中國機場降落的時間也由白晝變成了午夜,飛行的危險係數大大增加。

轟炸機從“香格里拉”起飛-杜立特空襲東京

杜立特上校仔細研究了從母艦經東京到中國華東各機場的距離後,決心當機立斷,即刻率隊冒險起飛。4月18日晨7時25分,杜立特上校在全艦隊官兵欽佩而沉重的目光下,第一個駕機從巔簸的母艦甲板起飛。其餘15架飛機也在水兵們的喝彩聲中,一架接一架騰空而起。

艦隊東撤了。杜立特和他的隊員們,駕機沿低空航線,一直向日本海岸飛行。4小時後,美機飛臨日本上空,杜立特親帶13架飛機撲向東京,另外3架分別撲向名古屋、大阪和神戶。16架美國轟炸機乘日軍暈頭轉向之機,向目標區投下炸彈,便迅速掉轉機頭,離開現場。有15架美機沿西南航向,飛往中國,午夜在中國華東各地迫降。另1架美機成功地在蘇聯境內降落。參戰的82名美國飛行員,除3人犧牲,8人被駐華日軍俘獲外,其餘安全返回美國。

很久以後,日本軍方才弄清美機轟炸東京的來龍去脈。為防範類似的襲擊,日軍採取了三大措施:調200艘戰艦進攻中途島;調10萬陸軍掃蕩中國華東各處空軍基地;從中國調戰鬥機部隊回日本本土防空。日軍全盤戰略,被來襲的16架美國轟炸機徹底打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