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上半年險企轉型成績單:保費縮水盈利反逆勢大增11倍

重磅|上半年险企转型成绩单:保费缩水盈利反逆势大增11倍

從表面上看,人身險公司不論是從原保費收入,還是總規模保費都出現了下滑,但是由於保費結構優化,即使在資本市場低迷的上半年,淨利潤仍然能實現大幅增長,可見人身險市場逐步走向健康發展的道路

《投資者報》記者 潘亦純

上半年,險企監管高壓態勢不減、總保費收入一改迅猛前進之勢呈現負增長、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近12個百分點,為2012年以來首次下降,種種跡象似乎預示著,歷經一年多價值轉型之後,保險公司的日子並不好過。

然而在轉型艱難之中,行業也不乏發展結構優化、利潤增長等亮點。原保費收入雖然有所下降,但由於險企大大壓縮了萬能險等中短存續期保費,這使得原保費收入佔保費收入的比例上漲,由去年同期的50%的比例上漲至今年5月末的77%,保費結構進一步優化。

而保費結構的改變也拉動了淨利潤的上漲。據《投資者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68家人身險淨利潤總額高達119億元,與去年同期的9.5億元相比,增長了11倍之多。

從利潤狀況來看,對於保險公司而言,最壞的時代或許已經過去。在當前金融環境下,股市萎靡不振、債市回暖有限、再加上P2P爆雷事件頻出,資管新規配套細則正式落地後,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屆時,保險產品或將因其特有的保障型、保值性、具備一定的固收性(年金險、分紅險)等優勢,迎來更多發展機會。

01

總規模保費、原保費收入雙降

進入2018年,保險保費收入一舉結束此前的高增長態勢,進入負增長階段。據銀保監會官網披露的數據,今年1~5月份,85家人身險公司規模保費達1.84萬億元,同比下降4.37%,其中,原保險保費收入更是同比下降12%,達1.41萬億元。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原保費收入的下降不僅是2012年以來首次下降,更創下監管機構1999年發佈相關數據以來的最大降幅。

從單個公司來看,1-5月份共有32家險企出現了原保險保費收入下滑的情況,而和諧健康、華匯人壽、安邦人壽、幸福人壽等10家險企原保險保費收入降幅均在50%以上。

綜合多方觀點認為,原因之一,“134號文”出臺,限制了萬能險或投資連結型保險產品等理財險產品的銷售,以至快速返還型理財保險產品的消失,影響了保險公司的銷售,而代理人銷售新產品,也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同時,資管市場競爭激烈,一些收益率及流動性略高於保險的理財產品也分流了一部分保險客戶。

其二,原保費收入、總規模保費收入雙降,實際上也是險企進行業務結構轉型付出的代價。自2016年年末,監管層呼籲“保險姓保”以來,不少保險公司紛紛主動壓縮短期理財產品,發展保障型產品。

幸福人壽相關負責人就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隨著價值轉型戰略的推進,公司2018年進一步加大了業務結構調整和價值轉型的力度,在年度預算中,主動下調了保費規模,確定100億元的年度規模保費目標,比2017年減少80%,對產品結構也進行了優化。

“公司有針對性地降低內涵價值較低的產品銷量及佔比,自去年年初至今,通過減售及停售的方式降規模型產品銷量,加大對高價值型產品如長期壽險、長期年金、長期重疾險等產品研發和投放。”上述幸福人壽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解釋稱。今年1到5月份,該公司規模保費收入及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分別下降了63%、64%。

珠江人壽上半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也下降了55%,公司方面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保險業務收入相較上年同期下降的原因,一是公司響應監管要求進行業務結構調整,新產品需要客戶逐步接受;二是公司進行正常的銷售節奏調整,“根據公司既定的發展戰略,將大力推動業務結構轉型,提高傳統產品的佔比。”

02

保費結構優化初見成效

記者注意到,經營穩健或者產品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的險企,已經嚐到了甜頭,這些險企的期交保費收入穩定提升,推動了原保費收入的持續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共有47家險企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有所增長,除了和泰人壽、橫琴人壽、華貴人壽、復星聯合健康等去年才開業,保費收入基數較低導致增速較高外,中華人壽、崑崙健康、光大永明老險企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均超過1倍。

另外,在原保險保費收入超百億規模的險企中,還有建信人壽、前海人壽、百年人壽、平安養老及華夏人壽等5家險企今年1-5月份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超過20%,分別達66%、43%、34%、27%及26%。

上市險企上半年的原保險保費收入表現也不錯,數據顯示,中國平安原保費收入總計4080億元,同比增長19.6%;中國太保1911億元,同比增長17.2%;新華保險679億元,同比增10.8%;中國人壽3602億元,同比增長4%。

一位業務熟悉的業內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加強渠道與產品佈局是推動原保費的增長的關鍵。在產品上,根據監管要求,保險產品要回歸保障,但由於保險產品市場競爭已十分激烈,因此,保險公司為了搶佔市場,必須要在產品研發端上發力,開發出具備市場競爭力的保障型產品。

記者注意到,從上述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較高險企來看,有不少公司採取了推高性價比產品的策略來吸引消費者,例如百年人壽的康惠保重大疾病保險、華夏保險的常青樹重大疾病保險等,這些產品均比未上市前市場上同類重疾險要便宜約10%。這些產品上市之後,市場曝光度較高,也為公司帶來不少客戶。

除產品端發力之外,保險公司自身銷售隊伍的人力發展也十分重要,保障型產品由於條款設計複雜,更多需要通過代理人渠道銷售,因此,人力的增加也是驅動保費收入增長的手段。光大永明人壽對記者表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代理人數量同比大增50%。華夏保險提供的數據也顯示,上半年公司人員隊伍超30萬,同比增長46%。“下半年依然會推動組織發展方案,年底人力的目標為達到35萬人。”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此外,從上市險企披露的數據來看,個險渠道也成為推動業務增長的主要渠道,數據顯示,平安人壽個人業務在今年上半年實現2780.95億元原保費收入,佔比達到96.2%。太保壽險個人業務原保費收入為1251.03億元,佔比達到96.2%。

一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以發展個險渠道的中小型保險公司,目前亦在銀保渠道、經代渠道及互聯網渠道謀求更多的發展空間。例如中融人壽,上半年與京東金融達成合作,並於該平臺推出了“中融京融一號”終身年金保險。以繳費期靈活、費率較投保年齡覆蓋高等條件吸引消費者。

君康人壽相關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是銀行保險渠道、中介渠道並行發展。

得益於保險公司轉型,目前整個人身險行業的保費收入結構均較上年度有所調整。雖然1-5月份原保費收入下降,但由於公司大大壓縮了萬能險等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的保費,這使得原保費收入佔保費收入的比例日趨上漲,由去年同期50%的比例上漲至今年5月末的77%,保費結構進一步優化。

重磅|上半年险企转型成绩单:保费缩水盈利反逆势大增11倍
重磅|上半年险企转型成绩单:保费缩水盈利反逆势大增11倍

03

行業淨利潤增長超6倍

保費結構的改變也拉動了行業淨利潤的上漲。據《投資者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68家險企中,依然有33家險企虧損,但淨利潤總額卻高達119億元,與去年同期的9.5億元相比,增長了11倍之多。主要原因是其中有32家險企淨利潤同比有所增長,或者是相較去年有所減虧,有10家險企更是扭虧為盈,這些險企的利潤增長拉動了行業利潤增速。

扭虧為盈的險企包括君康人壽、信泰人壽、中荷人壽、中銀三星人壽、中融人壽等,其中,君康人壽去年同期虧損17.4億元,而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則高達3.02億元,公司方面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這主要得益於公司投資收益改善、產品結構優化以及成本與費用管理的優化。

此外,中融人壽今年上半年也在連續虧損兩年後一舉扭虧為盈,實現盈利 0.34億元。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淨利潤增長得益於公司的經營戰略、產品運行策略及渠道佈局的發力,此外,公司上半年投資收益表現不錯,累計實現財務投資收益8.02億元。同時,還有農銀人壽、華夏人壽等10家險企,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速超1倍。

事實上,受累於權益市場,今年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明顯下滑。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保險資金年化投資收益率僅在4.76%左右,而去年全年這一數據為5.77%。

在投資收益下行之中,險企的淨利潤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可見保費結構優化初見成效。

04

12家險企仍虧損1億元

然而,轉型過程並不順暢,依然還有不少險企由於處於轉型初期,資金成本投入較大,業務結構仍在改善之中,因此出現虧損或者淨利潤下降的情況。

數據顯示,幸福人壽、崑崙健康、長生人壽等共12家險企上半年虧損額均超過1 億元。幸福人壽方面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由於價值型業務首年費用投入較高(這部分投入會在未來年度依靠續期保費予以攤薄),保費對應的手續費及佣金支出、業務管理費等費用支出同比下降幅度低於保費下降幅度,上半年單位保費投入費用高於去年同期,因此公司上半年內淨利潤出現虧損。

長城人壽方面也表示,2018年以來,在行業整體轉型背景下,公司繼續推動業務轉型,推進價值類業務發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公司加大費用投入。同時,公司轉型速度快,且成效顯著,實現同比大幅減虧。“未來,隨著轉型工作的逐步推進和投資收益的穩步提升,公司將逐步進入盈利週期。”

05

資管新規落地後保險將迎發展機會

綜上來看,險企轉型雖然仍處陣痛期,但最壞的日子或許已經過去。而將保險置於當前金融環境中,特別是資管新規配套細則實施之後,保險業或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會。

申萬宏源研報觀點認為,對於風險偏好較低的消費者,具備一定理財屬性、預定收益率的年金險保險產品與存款及類存款產品如結構性存款、銀行理財與貨幣基金等形成直接競爭關係,而類存款產品收益率與規模在資管新規下預期進入下行通道,對應競爭的年金險產品受益。

同時,保險年金險收益率穩定且競爭力凸顯,可作為投保人抵禦通貨膨脹、實現合理避稅和資產傳承的重要手段。

“需要強調的是,年金險產品銷售改善將很大程度確保代理人穩定的收入水平,單單依靠保障型產品銷售對於代理人團隊仍是不夠的;在穩定收入條件下進而穩定代理人團隊,為保障型產品銷售奠定隊伍基礎,險企形成代理人與保險銷售的良性循環。”申萬宏源研報觀點顯示。

招商證券研報觀點也認為,資管新規力圖打破剛兌,而保險產品屬於表內負債,並不在資管新規監管範疇。因此年金、分紅等剛兌型產品的競爭對象僅剩存款一類,而保險產品預定收益率將碾壓存款利率,將極大受益資金擠出效應,有望推動2019年負債端高速增長。此外,稅延養老平臺正式運行,中期有望增加行業規模保費5個百分點,新單保費10個百分點。■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熱文回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個維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 “2017信用卡金榜”出爐 哪些銀行被客戶瘋狂打call?

中國市值100強上市公司“董秘去哪兒了?”(附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