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被撤檔,身爲主演的吳磊就該「背鍋」嗎?

這個7月,

吳磊想必過得不太好,

他第一部擔綱主演的電影

《阿修羅》上映三天就被撤檔。

《阿修羅》被撤檔,身為主演的吳磊就該“背鍋”嗎?

這部電影在宣傳期間,

用了一系列數字證明他們的認真和努力:

“7.5億的投資,

2400個特效鏡頭,

海拔3000米的西北地區實地取景,

搭建3000平米的LED屏,

35個國家200多位優秀的電影工作者,

長達6年的籌備拍攝製作時間,

耗資650萬美金的CG角色。”

如果沒有看到電影成品,

只看這些數字的話,

我們很可能被出品方的誠意打動。

無論投資7.5個億是否屬實,

就憑其特效製作水平,

想必也是花了不少錢的。

但是效果到底怎麼樣呢?

票房和口碑說明了一切。

《阿修羅》被撤檔,身為主演的吳磊就該“背鍋”嗎?

上映三天,

《阿修羅》票房總計不足5000萬,

後續增長乏力,

如果不撤檔繼續上映,

想要破1億都難,

別說賺錢了,

回本都差得遠。

豆瓣評分3.1分,

一大半的人打了一星。

《阿修羅》被撤檔,身為主演的吳磊就該“背鍋”嗎?

“好於0%奇幻片,好於0%動作片”,

可以說是撲得很徹底了。

《阿修羅》被撤檔,身為主演的吳磊就該“背鍋”嗎?

官博指責說是有人惡意刷差評,

但是如果鋪天蓋地都是批評聲音的話,

製作方可能真的要反思是不是影片質量的問題了。

即便將來打算捲土重來擇期上映,

估計也很難捲起什麼水花。

02

《阿修羅》撤檔的通知公佈後,

“心疼吳磊”沒多久就登上了微博熱搜。

《阿修羅》被撤檔,身為主演的吳磊就該“背鍋”嗎?

鉅額投資、影帝影后作配,

都沒辦法挽救這部電影的頹勢。

《阿修羅》被撤檔,身為主演的吳磊就該“背鍋”嗎?

電影撲街的“鍋”不應該由主演來背,

但是作為主演還是難免被捲入議論之中。

每一條“心疼吳磊”的熱門微博底下,

都有一堆人在說:

“他都已經拿到片酬了,

有什麼好心疼的?

還不如心疼自己”。

甚至還有人說“提前撤檔,

剩下的路演都不用去了,

吳磊心裡應該偷著樂了”。

我們暫不討論吳磊應不應該

或者值不值得被心疼的問題,

但是對於一個演員來說,

尤其是對一部大製作電影的主演來說,

其目標絕不僅僅只是片酬而已。

跟曝光度和隨之而來的資源相比,

片酬只是微不足道的東西而已。

吳磊今年也不過18歲而已,

在他這個年紀能獲得這樣的電影資源,

說明他的票房號召力是被投資人看好的。

他的同齡人當中,

具有同等影響力的人寥寥無幾,

能以絕對主演獲得這樣電影資源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在電影上映之前,

無論是吳磊本人或者是電影的製作方,

都是懷有極高的預期的。

根據流傳出的內部聊天記錄,

《阿修羅》的預期票房是60億,

想要超過《戰狼2》成為國產片票房冠軍。

如今回頭再看,

當初的野心勃勃此時更像是個笑話,

上映三天緊急撤檔,

在國產片當中也可以說是十分罕見了。

吳磊想要用來證明自己實力的電影,

過早地宣告了其命運的衰竭。

03

為了這部電影,

吳磊也付出了不少。

他被稱為劇組的“拼命三郎”,

為了演好各種動作戲,

他不斷被摔,

渾身都是傷痛,

酷暑天氣也毫不懈怠地練習馬術。

深入研讀劇本,

一次次主動要求重拍,

一點也不敷衍。

《阿修羅》被撤檔,身為主演的吳磊就該“背鍋”嗎?

電影宣傳期間,

他也任勞任怨,

跟著導演跑各種路演。

從他個人角度來說,

他所能做的努力都做了。

但屬於電影劇本方面的問題,

就真的無力迴天了。

“大製作”聽上去很好聽,

連演員彷彿都自帶聖光,

像是得到了資本市場特別的眷顧。

但除了投資人、發行方,

觀眾並不會特別在乎到底投了多少錢,

也不會因為影片成本高就自掏腰包去看電影,

能讓觀眾動容的,

就是“好看”二字。

所以拿投資金額、拿演員們宣傳,

都不如電影自身口碑宣傳的效果好。

粉絲們心疼吳磊,

也是有道理的。

跟劉嘉玲、梁家輝等人不同,

吳磊在演藝界還太稚嫩了些,

要想在這個圈子真正立足腳跟,

證明自己的演技之外,

還要證明自己的市場能力,

畢竟拍電影不是做慈善,

發行方投資方不得不考慮收益。

那些說吳磊“拿到片酬就好”的人,

想得也太簡單了。

我相信如果讓吳磊本人在“電影票房30億0片酬”

和“現有片酬現有票房”之間選的話,

他毫無疑問是要選擇前者的。

《阿修羅》被撤檔,身為主演的吳磊就該“背鍋”嗎?

演員在電影殺青後為什麼還要積極配合劇組

跑全國路演各種連軸轉宣傳,

不就是為了電影票房能更好一些嗎?

哪個演員不希望自己的作品

有更多人看得到更多人的讚譽?

哪怕不能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

都希望自己文章的閱讀量能更高一些呢)

04

試想一下,

如果《阿修羅》票房口碑雙豐收的話,

那現在刷屏的就不該是“心疼吳磊”和“吳磊背鍋”了,

而是“吳磊民族之光”了。

這部電影被群嘲,

作為主演的吳磊應該說是很無辜的。

劇情空洞乏味,不知所云,

不應該是編劇的“鍋”嗎?

可惜吳磊的主角光環太盛,

褒獎或者批評都主要集中於他的身上,

這可能也是身為一名演員所必須要承受的吧。

流量是一回事,

但流量是否能轉化為票房是另一回事。

吳磊若想要證明自己,

下次還是擦亮挑選劇本的眼睛吧。

不過話說回來,

演員又有多少挑選劇本的自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