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絲黑穗病預防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预防措施

該病表現在成株期一般是在玉米抽雄吐絲後表現出典型症狀:發病植株一般比正常植株稍矮且細。多數病株雌穗發病較多,果穗較短,基部粗頂端細,近似紡錘形,不吐花絲,除苞葉外整個果穗變成一個大黑粉包。初期苞葉一般不破裂,黑粉也不外露,後期苞葉破裂,散出黑粉。

選用抗絲黑穗病的玉米品種。不同的玉米品種對絲黑穗病的抗性也存在顯著的差異,種植抗病品種是長期控制絲黑穗病的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即使在病害嚴重發生年份,具有穩定抗性的品種的發病率一般也低於10%。因此,要嚴格控制感病品種在生產上的應用,對於絲黑穗病抗性較差但其他特性突出的品種必須嚴格限定推廣區域,明確劃定非推廣地區。

徹底清除田間病原。根據玉米絲黑穗病苗期的典型症狀,結合田間除草,定期、定時地剷除病菌。特別是玉米抽雄後出現典型症狀時,為防止病菌擴散,應儘可能減少土壤中的病菌殘留。

進行輪作倒茬。有條件的地區可將玉米與大豆、薯類等作物進行輪作,以減少土壤中病菌數量,從而降低發病概率。重病田要實行多年輪作。

建立無菌種子田種子。

帶菌是絲黑穗病遠距離傳播、危害範圍不斷擴大的重要因素,建立無病繁殖種基地可切斷種子的傳播途徑。

施用腐熟有機肥。農家常用病株餵食牲畜,而病原菌通過家畜的消化道後仍不能被完全殺死,因而,要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從而減少病菌通過糞肥傳播的概率。

應用藥劑防治。目前,可採對玉米絲黑穗病具有防治效果的種衣劑或殺菌劑進行拌種防治。市場上防治玉米絲黑穗病的種衣劑主要含有戊唑醇、苯醚甲環唑、烯唑醇、三唑醇、三唑酮等成分,但是以含戊唑醇的種衣劑的防治效果最好、安全性最高,可以將其作為防治絲黑穗病的殺菌劑拌種防治。玉米絲黑穗病是玉米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由於一些玉米品種的抗病性不強或致病菌的變異以及連續重茬栽培等原因,造成玉米絲黑穗病發生,而且個別年份、個別地塊發生較重,病株率達30%,嚴重影響玉米產量。 □作物栽培專家梁烜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