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以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爲指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十分關心青年的成長進步。2007年以來,習近平同志先後六次蒞臨北京大學,兩次給北大師生回信,與青年學生談心,給予他們真切的關心並寄予厚望,以自己的人生閱歷和智慧,給予後輩珍貴的啟發和教誨。

2013年五四青年節前,習近平總書記給北大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回信,肯定他們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的理想和追求,勉勵當代青年珍惜韶華、奮發有為,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2014年5月4日,總書記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強調,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並向青年學生提出“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希望。2014年9月,總書記考察北京師範大學時,希望青年學生“珍惜學習時光,多學知識,多學道理,多學本領,熱愛勞動,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今年5月2日,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對青年學生提出了“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八字要求,勉勵廣大青年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立鴻鵠志,做奮鬥者;求真學問,練真本領;知行合一,做實幹家。

這八個字思想深刻、內涵豐富,語重心長、情真意切。學懂弄通做實這八個字,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關鍵抓手。當代青年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愛國和勵志回答了當代青年圓什麼夢、為誰圓夢的問題,求真和力行回答了怎樣圓夢的問題,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行動指南。

「视点」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指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愛國,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在任何國度,愛國都是高於一切的。俄羅斯文豪屠格涅夫曾經說:“沒有祖國,就沒有幸福,每個人必須植根於祖國的土壤裡。”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為深厚的歷史情感,是凝聚和鼓舞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光輝旗幟,也是當代青年成長髮展必須堅持的方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只有愛國主義教育搞好了,青年學生牢記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擔當,身懷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才能實踐報國之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鬥。

怎麼去愛國?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愛國方式,但愛國的共同底色從未改變。古有司馬遷“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的擔當,近有陳毅“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的氣概,今有青年學子“以雋永之心樹報國之志”的誓言。5月2日的座談會上,作為學生代表向總書記彙報的宋璽同學,大三時候入伍成為一名偵察兵,先後參與特種大隊的各項訓練,作為中國海軍第二十五批護航編隊中唯一一名女陸戰隊員赴亞丁灣護航,被譽為“國系90後”“紅海行動真人版”。近些年,北大平均每年有400多位畢業生去基層和西部,有去南疆喀什當駐村第一書記的,有到雪域高原基層衛生所當醫生的,紮根邊疆奉獻青春。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李雨晗放棄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等世界名校的深造機會,選擇去三江源從事自然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和當地牧民一起進行生物多樣性監測,從人類社會的視角去理解、研究並嘗試解決動物保護的問題,獻身科學事業。他們的青春行走在不同的大地上,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總書記所說的,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视点」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指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勵志,立鴻鵠志,做奮鬥者。“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習近平總書記引用蘇軾和王守仁的話,闡釋了立志對人的一生的重要意義,強調了“奮鬥”的重要性。他引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的話,認為永久奮鬥是中國青年運動的革命傳統,鼓勵大家繼承傳統,珍惜這個偉大的時代,做新時代的奮鬥者。廣大青年要向歷苦彌堅的老一輩革命先烈們學習,向吃苦耐勞的同時代勞動楷模們學習,主動到艱苦崗位中磨礪自己,淬鍊不怕苦、能吃苦的堅強意志。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立志是一切開始的前提。今年5月15日,北京大學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參與登頂的唯一一位女隊員回來後說:“我們攀登珠峰不是為了宣揚學校的實力、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而是希望告訴更多的普通人,你也可以堅持理想並通過不懈奮鬥實現理想,向社會傳遞正能量。”這句樸素的話感動了很多北大師生,也很好地回答了“志”的深刻內涵。北大的登山社團取名山鷹社,意在鷹的精神,存鷹之心於高遠,取鷹之志而凌雲。有理想,敢於立志,敢去奮鬥,這是勵志的前提,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的題中之義。

“奮鬥所到處,青春恰自來。”立志讓人心中有陽光,奮鬥讓人腳下有力量。不畏艱難,在奮鬥中釋放青春激情,既做追夢者,又做圓夢人。當代中國青年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投身人民的偉大奮鬥。同人民一起奮鬥,青春才能亮麗,同人民一起前進,青春才能昂揚。

「视点」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指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知識是每個人成才的基石,在學習階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學品即人品,有什麼樣的為學求知態度,就有什麼樣的人生品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要自覺肩負起時代的使命,不為一時世風所惑,心無旁騖,勤奮學習,以高潔的學品涵養高尚的人品,以良好的學風鍛造做人的風格。“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要如飢似渴,孜孜不倦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

什麼是“真”,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有學生曾經在一次本科生的學術討論中說,那些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對人類社會有積極意義、能夠幫助我國建設一流國家的學問才叫真學問。這句話得到了很多北大師生的認可。他們在求學打基礎的階段已經在探求真學問,已經自覺將學術研究與中國發展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這種“求真”“求實”將是他們未來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堅實基礎。

「视点」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指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幹家。“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總書記與大家分享了他在長期工作中最深切的體會,即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隻說不做,眼高手低。不論學習還是工作,都要面向實際、深入實踐,實踐出真知;都要嚴謹務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苦幹實幹。他強調,學到的東西,不能停留在書本上,不能只裝在腦袋裡,而應該落實到行動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給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的同學回信,對他們在野外考古實習中的收穫“甚為欣慰”。在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流傳一句話,“有群北大人的青春叫考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集體用餐、上工不輟、師生同行”,這是考古學專業學科建設中最重要的“田野考古”的真實寫照,也是知行合一的最生動體現。這種特殊的田野教學在北京大學已經堅持了60年。“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在很多荒無人煙的廣袤大地上都留下了考古系同學們青春的腳印和汗水,他們在艱苦的實習環境中紮下根,在不懈的探索中長才幹,是“力行”兩字最生動的實踐。

青春無邊,奮鬥以成。青年是毛澤東眼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是李大釗筆下“惟知躍進,惟知雄飛”的群體。當代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圓夢新一代”正意氣風發,必將以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為指引,以使命精神自省,以創新精神自強,以工匠精神自立,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書寫人生華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