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兒時這些良好習慣影響一生

諾貝爾獎得主:兒時這些良好習慣影響一生

幾年前,當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之時,記者問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地說:“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什麼?”“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瞭地講明瞭兒時養成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意義。

青少年研究專家孫雲曉最近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則會終生受益;反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害你一輩子。通常我們說一個人素質不高,往往就是因為這個人有許多壞習慣。

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12歲以後,孩子已逐漸形成許多習慣,新習慣要想紮下根來就難多了。孩子學會學習,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現在的一些家長非常看重學習成績,千方百計地培養孩子的外語、美術、音樂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視習慣的培養,這恐怕是我們現在一些家長最大的誤區。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關鍵在於瞭解孩子。任何教育都應以瞭解教育對象為前提。作為成熟的父母,應當善於與孩子溝通,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在幹什麼。當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難以理解的事情時,父母不是當即質問或訓斥,而是平心靜氣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經過這樣的思考,父母就容易瞭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培養習慣方面我們最大的感受是:

一、孩子小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一般的情況下,通過獎勵和懲罰(注意:不是體罰,“懲罰”孩子是一門藝術!)反覆幾次,一個好的習慣就可形成了。

二、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氣力=後期教育花一噸的氣力。

我只知道有認真預習的習慣、專心聽課的習慣、及時複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練後反思的習慣、積極應考的習慣、閱讀自學的習慣、觀察的習慣、切磋琢磨的習慣、總結歸納的習慣等等。

培養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力戒拖延和磨蹭。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是有嚴格時間規定的,在家裡也應該有固定的學習時間。例如,放學後應先寫作業後玩,或者在晚飯後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課。有關調查表明,學習好的學生,一般都在嚴格規定的時間內準備功課,這樣做主要是使學生形成一種時間定向,一到什麼時候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學習的願望和情緒。

培養孩子養成複習舊課和預習新課的習慣。經常督促孩子按時複習當天課程,預習第二天要上的新課,是幫助孩子鞏固當天所學知識,為第二天上好新課打下基礎的好辦法。如果當天所學的知識不鞏固,甚至沒有學會,日積月累,在學習上就會產生積重難返的大困難。所以一定要培養學生養成預習--聽講--複習--作業--總結的系統學習方法。

教育孩子養成做完作業細心檢查的習慣。做作業時一般都是整體知覺在發揮作用,不少孩子只顧趕進度、出思路,很少顧及到一些細節問題:在作業中常常出現差錯,不是寫了錯別字,就是、看錯運算符號或者少做了習題;做完作業之後,應該教孩子及時從整體知覺調整到部分知覺,從細微處檢查是否有漏洞。因此,家長、教師最好教會孩子檢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題、漏答、漏單位等,養成細心檢查作業的習慣。

一般說來,習慣可以在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中形成,也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中形成。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在有意識的訓練中來形成,不允許也不可能在無意識中自發地形成,這是學習習慣與一般習慣的根本區別。因為,相對於其它習慣而言,不良學習習慣形成以後,要改變它將是十分困難的,不利於學生的成長。拿破崙·希爾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

諾貝爾獎得主:兒時這些良好習慣影響一生

一般學習行為習慣的內容及培養要求

幼兒階段

1.聽故事:聚精會神,每天定時。

2.用筆畫畫:每天畫一頁畫。

3.觀察說話:每天觀察一兩件東西或一兩個事情,能簡要說出。

4.正確握筆:訓練正確的握書寫姿勢。

5.喜愛圖書:不撕毀,不折疊,不亂扔,很珍惜。

6.整理學習用品:擺放整齊,有序,會分類。

小學階段

7.愛書:學會包書皮,在合適地方寫名字,不磨損、折皺書角,不在書皮、書中亂塗亂畫,常到書店購買新書。

8.寫字:握筆姿勢正確,坐的姿勢正確,不折皺本角,書寫整齊,力求美觀。

9.聽課: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與聽講無關的事,積極回答問題,有問題向老師請教。

10.作業:獨立思考,書寫整齊、規範,按時完成。

11.思考:凡事多問一個“為什麼”,力求知道原因。

12.用工具書:會用老師推薦的工具書解決一些學習上的困難。

13.記筆記:凡讀書讀報、聽課、聽講話都動筆記錄,能抓要點,力求記原話。

14.寫日記:堅持天天做,學會揀重要的記,力求有新意。

15.提問:每天向老師或同學提一個問題。

16.和同學爭論(討論)問題,既能正確理解對方觀點,又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17.讀報刊:每天讀,成為必做的事。

18.積累:摘錄、剪集好句子、好語段、好文章、好例題、裝釘自己的報刊。

19.建立作業規範:各科作業的書寫格式規範。

20.參加課外活動:參加文體活動、聽報告、看演出、看比賽、投稿、競賽等。

21.預習:建立預習常規,根據各科特點決定。

22.複習:遵循記憶規律,掌握各科複習方法。

初中階段

制訂學習計劃:對一學期學習任務、目標、措施、時間和學習內容等作出安排。

自學:按照計劃,自主學習,自我約束,自我檢測。

質疑:學須有疑,於無疑處生疑,帶著問題查找資料,詢問老師和同學。

探究:有對疑難問題尋根究底的習慣,有打破沙罐紋(問)到底的習慣。

思考:每天有一段時間靜靜地思考一點問題。平時學習先思考,以求自行解解決不了的,再向。

專心: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毅力,堅持專一地做下去,不要心有旁鶩。

講效率:心中有時間觀念,做事力求快速準確,力避拖拉。

求實:講求實際,追求實效,不弄虛作假,尤其是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

諾貝爾獎得主:兒時這些良好習慣影響一生

歡迎訂閱頭條號“快樂成長聯盟”,也歡迎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快樂成長聯盟”。每天為百萬家庭提供育兒好文、家庭教育理念、小學生古詩必背、跟著唐詩去旅遊、有聲繪本、科學小實驗,全方位指引您培養優秀孩子、營造幸福家庭!您所關心的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每天講一首唐詩,讓孩子足不出戶,即可輕鬆學會唐詩、瞭解上下五千年、遊遍中國好山水,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