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被40萬美元收買,造出2萬發劣質炮彈運往前線,炸翻自己人


烏克蘭陷入內部衝突後,雙方爆發多次激戰並使用了大量炮兵武器。一開始,雙方都乞靈於過去庫存留下的海量彈藥。但這些彈藥很多已經過時,而且越用越少,必須重啟炮彈生產線。對於烏克蘭方面而言,在聯盟分崩離析20多年後,其軍工體系已經基本垮掉,除了利用過去的技術積累賣錢外,甚至連基本的炮彈生產工業也衰退嚴重。面對戰爭的危局,其必須改變這一切。

據德國《焦點》週刊在7月的報道稱,烏高官視察了建成的大口徑炮彈生產線。烏方稱,自己可以生產各種全新式的大口徑炮彈。既包括傳統的152毫米,也包括新引進的西方系統的155毫米系列。炮彈種類很多,甚至包括了制導炮彈。“這標準著烏克蘭炮彈生產取得的成就”,烏方這樣稱。所謂炮兵是戰爭之神,如果烏克蘭真正解決了炮彈自產問題,不僅可以有效支援自己前線的戰鬥,對戰爭局勢產生影響,甚至可以打開銷路在國際上賣一把。

不過,烏克蘭人的炮彈,真的有那麼靠譜麼?《焦點》週刊的評論家們認為並非如此,他們根據烏克蘭內部人士透露的一個事件,描寫了烏克蘭軍工生產內部的混亂:已經被敵人滲透了,專門生產劣質軍火供應前線,甚至引發事故。在烏克蘭基輔附近的一個大型兵工廠內部,一位名叫圖爾琴科的工程師被俄特殊部門收買,他當時的工作就是為炮彈生產提供技術支持。他拿到的賞金是40萬美元——這位工程師還比較挑剔,只要美元,不要盧布。


而他承擔的任務就是炮彈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動手腳,讓其產生次品,從而折損烏軍戰鬥力,讓其吃敗仗。神通廣大的俄特殊部門甚至把驗收方面的一些人也給買通了。這折射出了烏軍工企業內部的管理鬆懈。而另一方面,很多人對這樣一場在自己國土上沒有盡頭的戰爭表示厭倦,而生活卻在一天天地糟糕下去,甚至連工程師也受到波及。

2萬多發劣質炮彈被生產出來並運往前線,這些炮彈出現了很多啞火情況,甚至產生炸膛,炸翻了不少烏克蘭士兵。在一系列追查之下,這位工程師最終沒能逃脫,被挖了出來,隨後交代了其和俄特殊機構合作的事情。前線烏克蘭軍隊反映,很多兵工廠提供的新品還不如庫存舊貨好用。因為舊貨雖然過時,甚至有些時候過期,但基本沒啥可靠性問題,照樣能用。很多新生產的軍品卻質量糟糕。

當然了,技術人員被收買只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在於烏克蘭自身的問題。首先,經過幾十年荒廢,大批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已經流失或者老去,又沒有培養新的足夠的中堅力量來接替,造成人員上的缺乏和水平下降。還有,生產組織混亂,缺乏驗收和審核程序,烏克蘭的官員和組織者也不負責。而為了滿足前線需要,盲目下達大訂單,結果只能偷工減料完成要求。看來,烏克蘭宣佈自己的彈藥生產取得重大勝利,完全是在自欺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