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數據揭示七月翻身機率大 五大因素觸發A股反彈邏輯

  上週五是6月份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終於爆出了兩年來單日最大漲幅紀錄,上證指數最終收於2847.42點,周K線和月K線分別累計下跌1.47%和8.01%,上半年累計下跌13.9%。

歷史數據揭示七月翻身概率大 五大因素觸發A股反彈邏輯


  上週五的放量大漲是三季度行情的預演。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盪調整非常充分,更為重要的是當前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已經再次回到歷史底部,7月份A股市場有望迎來“翻身”行情。

  從歷史經驗上看,7月份的上漲概率較大。據統計,最近10年的7月份,上證指數共上漲7次、下跌3次,上漲率達70%。其中,漲幅最高的一次出現在2009年,當年7月份上證指數累計漲幅高達15.3%。而跌幅最大的一次出現在2015年,當年7月份上證指數累計下跌14.34%。

  告別低迷的6月份後,近期,眾多機構紛紛發佈下半年投資策略普遍認為,當前市場機會大於風險,從當前到下半年市場可能會經歷先抑後揚的過程。目前看,五大積極因素合力有望重塑市場反彈新動力,上演“五窮六絕七翻身”行情。

  首先,近期央行的頻頻出手為保障6月份流動性“合理充裕”提供了強勁支撐。

  7月5日,定向降准將落地,市場預計將釋放7000億元資金。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大局不會改變,將為A股長期穩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年中時點資金面未見明顯緊張局勢,加上央行年內第三次定向降準即將落地,將有助於緩解市場對流動性的擔憂,改善資本市場預期。

  其次,上市公司大股東紛紛逆市增持。

  6月19日到27日的6個交易日內已經有數百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控人以及高管宣佈增持計劃或增持行為。同時,6月19日以來已經有41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實施或計劃回購股份。回顧A股歷史,增持回購潮一般都是市場階段性築底的一個標誌。

  第三,外資持續湧入。

  A股納入MSCI的首個月份,北上資金6月份累計淨買入近285億元。華創證券表示,A股納入MSCI有利於重塑市場結構,推動市場更加開放。從長期來看,北上資金比例會進一步增加,規模還會持續的增大,對A股市場的影響也會不斷增大,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

  第四,業績預喜股逆勢上漲,估值處於歷史底部。

  每年7月份和8月份是上市公司密集發佈半年報的時間,市場隨之迎來半年報行情,高成長、高送轉公司股票相繼被看好。截至昨日,A股市場共有1163家上市公司率先披露了2018年中報業績預告,其中816家公司報告期內業績預喜,佔比超過七成。近期,市場運行有所波動,多家半年報預喜的公司股價逆勢上漲。

  從估值角度來看,A股橫向和縱向比目前都處在低位,截至上週五A股整體估值為16倍,低於18倍的歷史平均水平,每股盈利是近10年來最高水平。

  第五,在近期市場運行過程中,技術面角度不斷髮出反彈信號。

歷史數據揭示七月翻身概率大 五大因素觸發A股反彈邏輯


  從本輪調整的時間來看,滬指自1月29日以來累計跌幅21.68%,調整時間近5個月。深證成指自去年11月14日以來累計跌幅22.43%,調整時間逾7個月。創業板指的走勢相對較弱,年內階段性反彈持續時間不長,近期更是頻頻創出2015年以來新低。

  可以看到,近期市場整體處於縮量狀態,歷史經驗表明地量往往對應著地價。這也間接表明在底部區域市場存在惜售心態。上證指數自3月13日調整以來,已出現四個向下跳空缺口。分析人士認為,上週五兩市成交額跌至約2900億元(對應當日換手率在1.3%左右),屬於A股歷史上的較低水平。

  2018年上半年股權風險溢價上升是導致A股下跌的核心原因,下半年股權風險溢價回落也將是觸發A股反彈的核心驅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