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in coffee融資2億美元,與星巴克不是同路人!

因為luckin coffee這一新零售咖啡模式的攪動,中國咖啡市場的競爭格局正迎來一輪新的洗牌。

7月11日,傳言很長時間的消息蓋棺論定。luckin coffee對外披露,已經完成了A輪2億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達到了10億美元。大鉦資本、愉悅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君聯資本參與了本次融資。A輪融資過後,成立僅僅半年多時間的luckin coffee,輕輕鬆鬆地就晉級獨角獸行列,成長速度已經超過了之前頭頂光環的摩拜、ofo、拼多多等明星企業。

luckin coffee融資2億美元,與星巴克不是同路人!

這個成績單放在國內互聯網行業裡,基本上算是火箭速度了。

子彈已裝滿,補貼推廣將繼續

過去半年,luckin coffee迅速席捲全國各地城市後,“小藍杯”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網絡上頻頻刷屏、曬照,成為了現象級的案例。這吸引了諸多投資機構的主動上門,甚至有投資機構感嘆luckin coffee不缺錢,屬於自帶10億現金玩的主兒。

如今塵埃落定,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對媒體坦言,的確有數十家投資機構盈門,要求投資入股,但對luckin coffee來說,融資並不是排位第一的事情。所以外界能看到,此次參與A輪融資的機構中,大鉦資本、愉悅資本、君聯資本三家屬於“老朋友”,彼此間建立了多年的穩定、信任合作關係,相比,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是一張新的面孔。“由於對外釋放的額度有限,所以接下來不排除會繼續做A+輪。”

的確,luckin coffee的打法頗有互聯網的基因,不管是“怒懟星巴克”的借勢一招,成功刷出了存在感,還是在分眾傳媒上的高補貼砸錢,都貼著張揚、鮮明的標籤。如今,2億美元的融資到賬,是不是意味著會繼續在教育咖啡市場上“燒錢”?

luckin coffee融資2億美元,與星巴克不是同路人!

對此,錢治亞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這次融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科技創新和業務拓展上,包括在全國各個主流城市的門店擴張。而公眾所關心的首杯免費、買二贈一、買五贈五等促銷優惠措施,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排除會繼續加大補貼力度。而對於何時盈利這個話題,luckin coffee認為,暫時還沒到談盈利與否的時間,目前更重要的工作是推動國內咖啡消費的習慣和理念的形成。

與星巴克不同路,新零售咖啡沒有冬天

雖然外界經常將luckin coffee與星巴克聯繫在一起,但如果從基因上去考量的話,本質上兩者是不同的產品和服務形態。

前段時間,易凱資本的CEO王冉發了一段“資本已至冬天”的話,預計中國一級市場的估值水平半年內會普降30%,個別之前泡沫比較嚴重的領域甚至可能會下降50%以上。意思很明顯了,投資機構的錢袋子會捂得很緊,從他們腰包裡拿錢會越來越不容易。但luckin coffee半年多融資2億美元,這個勢頭給人一種“錯覺”——貌似市場上並不缺錢。

事實上並不是這個樣子,因為即使在一個下滑、降溫的市場裡,也會有逆襲的物種,重點要看不同企業的“體質”,以及未來的發展空間。luckin coffee能拿到錢,是因為與星巴克等傳統咖啡不是一回事。

luckin coffee融資2億美元,與星巴克不是同路人!

比如星巴克談的最多的概念是“第三空間”,用戶只要踏進星巴克的店面,感受到的是社交、文化和放鬆的體驗。這個時候,咖啡就成了副產品,但“第三空間”過去是一個很能打動人的故事,現在這個時代就未必了。

從場景上看,luckin coffee強調的是“無限場景”,這個概念跟京東提出來的“無界零售”有些類似。通過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和外賣廚房店的差異化門店佈局,以及線上線下,堂食、自提和外送相結合的新零售模式,實現對用戶各個即時消費場景的全面覆蓋。而且,傳統咖啡需要用戶走進門店,中間缺乏連接點,

luckin coffee更多地是挖掘各個細分場景下與咖啡間的連接關係,比如健身房、學校、機場等,然後用順豐等即時配送網絡,實現快速覆蓋,充分保障咖啡的體驗和口味,也就能最大限度地激發消費潛力了。

從營銷端來看,luckin coffee更懂的消費者的需求特徵,一方面用高補貼、優惠券等方式刺激,在本就追求高性價比的基礎上繼續讓渡利益,用戶欲罷不能;另一方面深挖社交傳播的能量,用”買二贈一"、"拉新就贈一杯”等流行的裂變方式,形成主動傳播的效果。

試想,星巴克、costa等傳統咖啡何時有過這種玩法?說白了,luckin coffee走的不是同一條路,在市場、資本層面的表現上也會大相徑庭。

傳統咖啡遭遇挑戰,生產力決定未來

這兩天,《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做了一個預判認為,中國本土的咖啡品牌用上互聯網、新零售的改造工具後,或許會給星巴克在華業務的成長帶來不小的威脅。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星巴克在中國大陸擁有約3300家門店,本財年第一季度在華的營收同比增長了30%,今年5月16日,星巴克在中國召開全球投資者交流活動上公佈了未來五年的開店計劃,計劃每年在中國新增門店600家。但到了本財年第三季度,中國門店的同店銷售增幅就開始放緩了。雖然我們必須承認,星巴克這麼多年在國內培養了一大批忠實擁躉,但市場往往是殘酷的,用戶消費習慣改變了,你不靠攏用戶,用戶就會拋棄你。

同一個屋簷下,可能是冰火兩重天的景象。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luckin coffee已在北上廣深等13個主要城市完成525家門店佈局,是中國第二大連鎖咖啡品牌,甩開了成立時間要長得多的costa品牌很大一段距離。不僅如此,luckin coffee還有互聯網化的響應速度,不斷優化、迭代產品品類,哪怕是末梢的配送體驗上,已經由原來的26.5分鐘降到了現在的18.2分鐘,超時率從剛開始的26%,優化到了現在的0.4%。

所以說,國內咖啡消費的未來之戰已經打響,決定未來競爭格局的關鍵指標是什麼呢?錢治亞認為,很多人把luckin coffee看做是互聯網咖啡企業,但其實真一頭扎進去會發現,與傳統的生意並無二致,未來比拼的將是效率和生產力,你只有成為代表更先進生產力的模式,才能贏得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