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野草和紫蘇齊名,可健胃治牙痛,具祛風利溼,消腫止痛的功效


假蒟:又名蛤蔞、假蔞、山蔞等。多年生、匍匐、逐節生根草本,長數至10餘米。產於中國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貴州及西藏各省區,蛤蔞葉是一種在中國南方湛江吳川地區廣為使用的美味的調味品,人們常常用它的葉子來做菜或做蛤蔞飯,它的美味經常和紫蘇相提並論。

蛤蔞以全株、根、葉或果實入藥。全株、根隨時可採;葉及果秋季採集,曬乾。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祛風利溼,消腫止痛。用於胃腸寒痛呃逆,脘腹疼痛,腹瀉,風寒咳嗽,水腫,瘧疾,牙痛,風溼骨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全株0.5~1兩,果0.5~1錢。內服:煎湯,1-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XIU鼻;或為丸納齲齒孔中,或浸酒擦患處。

名家論述: 1.《綱目》:蓽茇,為頭痛、鼻淵、牙痛要藥,取其辛熱能入陽明經散浮熱也。 2.《本草正》:蓽茇,其味大辛,須同參、術、歸、地諸甘溫補劑用之尤效。 3.《本草便讀》:蓽撥,大辛大熱,味類胡椒,入胃與大腸,陽明藥也。溫中散寒,破滯氣,開鬱結,下氣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熱,凡一切牙痛、頭風、吞酸等症,屬於陽明溼火者,皆可用此以治之。

5.《本草拾遺》:溫中下氣,補腰腳,消食,除胃冷,陰疝,痃癖。 6.《海藥本草》:主老冷心痛,水瀉,虛痢,嘔逆醋心,產後洩利。 7.《日華子本草》:治霍亂,冷氣,心痛血氣。 8.《本草圖經》: 治氣痢。 9.《本草衍義》: 走腸胃中冷氣,嘔吐,心腹滿痛。 10.《綱目》:治頭痛、鼻淵、牙痛。 11.《天寶本草》:治跌打損傷,腰腳痛。


用藥禁忌:實熱鬱火、陰虛火旺者均忌服。 1.《本草衍義》:多服走洩真氣,令人腸虛下重。 2.《綱目》:辛熱耗散,能動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食料尤不宜之。 本文僅作科普用,資料整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生病請去正規醫院,勿輕信偏方,謹遵醫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