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成因之謎:究竟爲始皇帝命李斯所創還是另有其因

我們今天使用的漢字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期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文字演化過程。從商代的甲骨文鐘鼎文開始,先後有篆書、隸書、草書、行書等不同書寫字體相繼出現,其中篆書又分為大篆與小篆之分。小篆的產生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標誌著漢字從古文字向現代漢字的轉變。但是對於小篆形成的時代和它的創始人,在學術界一直有爭論。

小篆成因之謎:究竟為始皇帝命李斯所創還是另有其因

傳統的觀點認為小篆出現於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並且由丞相李斯等人所創。秦始皇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便於治理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除了從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採取一系列措施以外,還在思想文化的領域,搞了很多改革。

小篆成因之謎:究竟為始皇帝命李斯所創還是另有其因

秦統一之前,由於諸侯割據,造成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現象。秦始皇一統天下以後,為有利於政策法令的實施和思想文化的交流,他命令丞相李斯負責統一文字的工作,小篆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小篆成因之謎:究竟為始皇帝命李斯所創還是另有其因

有的學者認為上述觀點缺乏根據,而且違反文字形成的客觀規律。漢文字來源於中國人長期的勞動生活實踐,經歷了一個孕育、提煉與發展的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很難想象僅有李斯等少數人在短時間內閉門造車就能夠畢其功於一役,完成文字的創造和推廣這一巨大的工程。

小篆成因之謎:究竟為始皇帝命李斯所創還是另有其因

這些學者認為小篆形成於秦統一中國之前,秦始皇不過是將小篆規定為全國統一使用的文字而已,談不上新創。至於小篆形成時期,有人根據戰國時期秦國文物上的銘文,提出了小篆為戰國時期秦國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