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質量管理才是園所發展的根本

幼兒教育是每個人最早接受的教育,而幼兒園又是幼兒教育中最重要的階段。在新的形勢下,面對激烈競爭的現實,園長如何管理幼兒園,如何帶領幼教職工在改革中求生存、求發展、求創新?是擺在每個園長面前的嚴峻課題。我們的實踐與體會是:以質量求生存。我們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探索幼兒園教育質量管理的。​

幼兒教育質量管理才是園所發展的根本

一、提高保教人員的整體素質

幼兒園每一位保教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幼兒園的教育質量與發展水平,影響著幼兒本身的發展。怎樣提高保教人員的整體素質,我們的主要做法和體會是:加強保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幼兒園保教人員的職業修養,職業道德問題是幼兒園管理工作的首要內容熱愛幼教事業,對教育充滿熱情和興趣,對幼兒充滿愛心,是教師首要必備的職業行為準則。要讓教師樹立“講理想、比貢獻、獻愛心”的敬業思想。有了這種崇高的敬業精神,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才能把情感傾注到孩子身上。才能始終注意用自己的言行去塑造孩子的心靈。為了把精神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我們結合國家新頒佈的《幼兒園工作綱要》中關於職業道德的標準,通過多種形式,在實踐工作中認真落實執行,並全部落實保教人員崗位責任制,形成自己的日常行為準則。同時,又以多種管理手段,比如及時表揚與肯定每位教職工的點滴成績與進步,並與打分考核、評先進、分配等掛鉤。再如,把孩子是否喜歡幼兒園、老師作為評估的一個方面,促進良好職業道德的形成與鞏固,從而使幼兒園湧現一批愛孩子、愛工作、肯鑽研的先進典型。中一班有一位剛轉來的小朋友,由於環境陌生,加上膽小不敢大小便,連續幾天尿了褲子,老師發現後,總是耐心地幫助他擦洗乾淨。這個小朋友回家時帶上乾淨曬好的衣褲對媽媽說:“媽媽,讓我原來幼兒園的小朋友都來新幼兒園吧,我尿了褲子,老師不罵我,還說沒關係,叫小朋友不要笑我”。孩子從老師敬業愛心中得到了溫暖,儘管他們太幼稚,涉世不深但他們知道“老師像媽媽”!

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教師,要有一種永不滿足已有的知識的意識。素質往往是個體在強烈的探索慾望驅使下大膽嘗試才能獲得發展,現代幼兒園的管理者對此應有足夠的認識。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導方面,而教育活動的組織是實現幼兒園整體目標的主要手段,是保證幼兒園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教師的素質尤其是專業素質的優劣,不僅直接影響到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而且也影響到幼兒園的整體教育管理水平。為此,我們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採取多種途徑,為提高保教人員的業務素質提供條件。

鼓勵全體保教人員大膽探索,舉辦專業講座、讀書等活動,開闊教職工的視野,激發求知慾;在教研活動中鼓勵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對各種教育模式大膽評論;鼓勵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探索適合本園、本班幼兒的新模式。我們每學期要求每個教師自制玩教具,並每次進行展覽,認真地評比,利用生活中最常見的小木棒、塑料瓶、塑料蓋,做出許許多多孩子們並不陌生的形象的實物。這樣既豐富了教育內容,又提高了教師的動手能力和激發了教師的積極性。

重視教職工的繼續教育。我們在任務重的情況下,積極為教師創造條件進修、深造。我們的保教人員主要來自幼教學校畢業生、自學考試者和幼教輔助教師三個部分,知識層次的參差不齊給日常工作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為此我們鼓勵與指定年輕教師去學習,並把學知識創造性地運用到工作中去。如有的教師在幼教大專學習中學了“感官統合”理論之後,對自己班上膽小、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有困難的幼兒進行感官統合訓練,收到了良好效果。我們還合理安排力量,管理人員分期分批到班上幫助第一線年輕教師。及時總結、運用所學到的知識進行交流與推廣,到目前為止,已有一批幼教老師直接在班上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定期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定期組織教師對日常保教工作進行認真鑽研、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已成為提高我園教育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機制。我們結合區教研室、街道幼托辦的要求,採取全園大教研,平行班小教研組的形式制定教研計劃、教育目標。經常舉行教學觀摩,交流觀察記錄。特別對年輕教師規範教學內容、程序,進行普通話演講比賽,進一步促進了教師教育技能技巧的提高。在實踐中為教師提高素質創造條件。

我們認為,教師基本功的紮實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通過教育活動促進幼兒發展,不能僅靠吹拉彈唱等傳統技能技巧,必須努力探索適應幼兒教育目標、任務需要的多樣化、高水平的技能技巧。為此,我們每學期定期舉辦活動設計、環境佈置、泥工、摺紙、朗誦、自制玩教具等。通過每個班級的“自然角”佈置、“小科研”觀察,並做好日記,使平凡的一粒種子、一顆小豆發芽、成長的過程,形象地教育孩子們,把看圖識字、遊戲拼音又擴大了一步。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教師重視技能技巧的意識,激勵其自覺提高技能技巧的行為。

我們加強對教師業務成果的管理。幼兒園不僅要重視教師的工作成果,也應重視教師的教學經驗、教學資料的積累。我園對教師的業務成果,對教具、玩具製作,良好的觀察記錄,各項活動設計等,都舉辦活動展覽,認真歸檔管理,作為評優晉升任職的重要依據。​

幼兒教育質量管理才是園所發展的根本

二、落實《幼兒園工作綱要》精神確保辦園質量

堅持幼兒全面發展是幼兒園辦園的宗旨與目的。供給幼兒必需的營養,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發展他們體育運動方面的基本動作,鍛鍊身體,以增加他們的抵抗力,保證身心健康發展;教會幼兒基本的自然常識和社會常識,發展幼兒的智力(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特別是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向幼兒進行初步的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的五愛教育,培養他們誠實、勇敢、團結、友愛、活潑、守紀律、有禮貌等優良品德,文明行為和習慣;教給幼兒音樂、美術、舞蹈等方面初淺的常識和技能,培養他們對藝術的愛好是幼兒園的主要工作和目標。在當前輕德育、體育,重智育、知識的情況下,必須堅持促進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的宗旨不變,以使我們在改革中立於不敗之地。

其次,重視教育環境管理,保證幼兒身心健康。《幼兒園工作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什麼樣的環境與教育相適應呢?我們結合自身特點進行深入探討,不斷學習教育理論,並參與教育環境的實驗研究。幼兒園的一切都在影響著幼兒,其中既有保證促進幼兒身心發展活動開展的物質環境,又有使幼兒心理、情感得到良好發展的精神環境。我們認識到,良好的物質環境,教師的愛、言、行、幼兒之間的同伴關係都是影響幼兒健康成長的環境因素。我們努力把這一思想滲透到幼兒園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從教育模式到教育方法、內容都注意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例如,過去的幼兒園小班千篇一律集體教學,要求孩子坐好,聽老師講,發言要舉手,形成了一種不適應孩子發展的教育環境和氣氛,因此大家在探討中認為,現在的孩子思維能力較以前統一模式下的孩子來得活躍,大多數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生活,接受新事物、認識新事物的能力也較強,所以,我們在教研實踐中,想方設法創造一種可使幼兒充分動手動腦的教育環境,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教育效果。寓教育於良好的環境之中,使幼兒的各方面技能有十分明顯的提高,這已成為我們實現保證幼兒身心健康這一辦園特色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如何創設教育環境,如何有創見地利用教育環境,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系統工程,需要教師不斷提高理論水平,提高教育技能,勇敢創造,大膽實踐。可喜的是這些已成為我園教師自覺的教育行為,為我園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再次,家園同步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是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共同的目標與責任。只有得到家長的支持和幫助、家長的理解,才能使我們順利地開展各項活動。​

幼兒教育質量管理才是園所發展的根本

三、認真進行幼兒教育科學研究的課題開發

幼兒教育是一門科學,它的客觀規律需要不斷探索。如何使幼兒教育和不斷髮展著的社會形式相適應,並使幼兒教育本身的客觀規律體現在教育實踐中,需要我們的理論和實踐工作者做出創造性研究。

要增強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在研究工作中相互結合的密度和力度,努力提高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因此把研究的視野多放一點在改進幼兒園日常工作上就顯得十分必要和極其重要,這不僅是幼教工作的現實需要,也是由教育科學研究的特性所決定的。諸如,幼兒園教師如何瞭解、研究兒童,促使幼兒個體在自身已有基礎上的有效發展?幼兒園教師和保育員如何探索有效的即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的工作規律?幼兒園園長如何評價園內各項工作,如何從實際出發提高各類人員的素質等等,這些研究既是現實的需要,也是實際工作者最能施展身手的領域。我們應該樹立以下的觀點:只要是工作便意味著研究,若要做好工作,就必須加強科研意識,提高科研能力。有了這樣的信念,那麼,我們就會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有各種各樣的課題在等待著我們去攻克,我們創造性的研究工作便會促進幼教事業的改革和發展,便會在幼教科研園地創造出一種萬紫千紅、蓬勃發展的景象。但是,在幼兒教育科學研究中要清除形式主義、任務觀點以及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做法。比如,為了應付評級、評職、評優的需要而趕“研究成果”;為創收而拼湊類似教材的“研究成果”;只顧辦班宣傳“研究成果”而不顧實際後果,等等。我們要把它們從神聖的科學殿堂中清除出去。

讓我們同心協力在科教興國的大好形勢下,在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指導下,通過腳踏實地的研究,為創建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幼兒教育體系而努力奮鬥。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