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讓教師自己做主

在日常管理中,我們倡導“把話語權交給教師”,讓教師們在“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濃郁民主氛圍中享受著創新的喜悅與超越的快樂。​

真正讓教師自己做主

​一、自己的制度自己定

幼兒園的工作很瑣碎,一日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對孩子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如何來進行評價,促進保教質量的不斷提升呢?我們把這一問題拋給教師,教師們根據自己工作的實際把一日活動分成晨間活動、生活活動、環境衛生、班級管理、家長工作、教育活動、遊戲活動等多個板塊,然後針對每個板塊的特點討論制定出具體的要求,為考核檢查提供了質和量的標準。比如晨間活動要求:(1)每天組織幼兒在室外活動(陰雨天除外),(2)為孩子提供不低於五個種類的晨間活動材料,(3)每週以書面的形式反思一次晨間活動的情況,(4)及時更換、補充晨間活動的材料……如此等等,讓一日活動的組織變得可檢可測。由於這些要求都是教師們自己提出的,所以他們會不厭其煩地主動執行,工作中多了份堅持,少了份抱怨。自己的制度自己定,激發了教師強大的內驅力,也使得制度的執行得心應手。​

真正讓教師自己做主

​二、自己的問題自己提

為了切實提高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改變了集體學習的模式,以“每月一問”的方式展開討論。由於問題來自於一線,所以很能引起教師們的共鳴。討論時大家踴躍發言,要麼介紹自己遇到此類問題時採取的方法或措施,要麼根據自己工作的經驗提供建議和意見,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比如有教師提出:大班部分孩子到了下學期似乎更加頑皮,不能很好地遵守班級常規,我們雖然運用了各種獎勵、表揚的方法,但收效甚微。就個別孩子的問題,我們嘗試與家長溝通,可家長似乎更關心孩子是否認真聽講,至於是否遵守班級紀律不太關心。到了大班似乎越來越難管理,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教師們獻計獻策:“常規教育要常抓不懈,同時也要教師推陳出新,給孩子新鮮感,多表揚鼓勵。”“孩子常規的好壞,有時取決於他們的自控能力。對於自控能力差的孩子,一切強制性的、靠教師維持的常規管理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我覺得應該瞭解這些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在常規管理中可以引進‘小小管理員’的角色。”“教師要改變一貫的‘領導者、指揮者’的角色,在平等融洽的環境中對幼兒提出要求,並與孩子們共同討論,引導孩子參與班級常規的制定。”……共同的話題讓教師們的關係變得更加和諧、親密,大家盡己所能,獻計獻策,在輕鬆的討論中獲得了良策。​

真正讓教師自己做主

​三、自己的培訓自己做

教師到底缺什麼?她們需要什麼?教師自己最清楚。因此,我們改變以往的培訓學習模式,讓每一個教師都有到前臺做講座的機會。我園兩個園區六個年級組,每個月由一個年級組自己討論確定培訓專題,選一名代表主講。比如,我園張老師的班級博客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出現,做得很有特色,得到了眾多家長的支持。但是這裡面涉及到很多編輯技巧,於是她就以此為專題開設講座,傳經送寶。在她的培訓下兩個園區三十三個班級開設了各具個性的班級博客,在家庭和幼兒園之間搭起了又一座溝通的橋樑。自己的培訓自己做,激活了整個培訓機制,既增強了所有教師的自信心,又提醒教師主動學習,在揚長補短中每個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了嶄新的飛躍。根據我園工作要求,教師每月要寫兩篇觀察筆記,但教師寫來的筆記常常像是流水賬,沒有深度。於是我園大班年級組專門對“教師如何做一名觀察者”進行研究,並由曹靜老師代表年級組對全園教師進行培訓。她首先播放了一段孩子活動的視頻,請大家說說視頻中孩子的哪些行為表現是值得觀察和思考的。經過討論,教師們明白了觀察孩子要有重點、有目的。接著,把日常的觀察記錄拿出來分析,並與好的觀察記錄進行比較。在這個過程中,介紹幾種觀察記錄的方式。最後,再觀看一段活動視頻,教師們就所學的幾種觀察記錄的方式,對視頻中的現象進行記錄分析。由於培訓內容來自於教師的需求,所以大家參與的積極性高。現在經常會看到幾個教師拿著自己的觀察筆記一起切磋,大家也不再為寫觀察筆記而煩惱。

教師“被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她才會迸發工作的激情和智慧的火花,也才會在教改的路途上賞景怡情、揚帆遠征。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