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看經濟」福建新舊動能轉換提速 成效顯現

「年中看经济」福建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成效显现

今年以來,我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紮實抓好各項工作,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進一步鞏固。但也必須清醒看到,經濟增長基礎仍不穩固,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發展還面臨困難和問題。做好下半年工作,關鍵要緊扣以高質量發展實現趕超任務的要求,抓重點、破難點,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年度各項目標順利完成。本報今起開闢《以高質量發展實現趕超·年中看經濟》欄目,剖析上半年經濟形勢,助推下半年經濟工作,敬請關注。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是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近年來,我省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前瞻佈局未來產業,讓高技術產業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積極鼓勵傳統產業應用前沿技術,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等進行改造提升,淘汰落後產能,從而培育發展新動能,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

「年中看经济」福建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成效显现

同時,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長效機制,制定出臺培育省級扶持辦法,設立省級培育庫和專項資助金,扶持引導各類科技型企業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推動形成“科技型企業—省級高新技術培育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的發展梯次。2017年,全省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19家,新增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649家。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519家,累計達1823家,提前完成“十三五”培育1000家以上的目標任務。到目前,全省共有高新技術企業3054家。

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加速,成效顯現。今年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為2015年第四季度以來11個季度增速最高水平。

站位高端 新興產業動能足

1—6月,我省電子信息產業同比增長15.7%,高技術行業同比增長13.5%,分別高於規上工業6.8個和4.6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光電子器件、集成電路圓片、鋰離子電池等一批高技術工業產品成倍增長……半年數據顯示,當前在福建,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迅猛。

半年來,我省工業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持續快速推進。業內人士認為,這與省委省政府近年來以重大項目為有力引擎,助推新興產業發展思路密不可分。

「年中看经济」福建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成效显现

在剛結束的2018國際新型顯示技術展上,福建華佳彩有限公司展出了首片5.5英寸全綵Metal Oxide TFT AMOLED顯示屏,打破了中小尺寸AMOLED顯示屏領域LTPS一統江湖的局面。

華佳彩項目位於莆田市,總投資240億元,生產國際領先技術的中小尺寸觸控面板。目前,項目一期完成設備調試,可實現月產三萬片面板的設計產能,預計年營業額將超過100億元。而這個項目更大的意義,則是帶動上下游關聯產業落戶莆田,形成規模化產業鏈,推動當地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在大項目、好項目的帶動下,我省三大主導產業之一的電子信息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福州京東方8.5代TFT-LCD生產線填補了我省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空白,並帶來超80億元的配套項目投資;廈門聯芯12英寸集成電路、晉江晉華DRAM存儲器、莆田砷化鎵氮化鎵、福順晶圓集成電路芯片等一批填“屏”補“芯”的項目或落地建設,或已建成投產,合力助推我省電子信息產業在全國地位的提升。

「年中看经济」福建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成效显现

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去年,“獨角獸”企業寧德時代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銷量躍居全球第一。憑藉掌握15分鐘快充、250Wh/kg的高能量密度電芯、1500次超長循環壽命等領先技術,企業如今已與德國、美國等國際頂級車廠及國內眾多知名汽車廠商建立了合作關係。

得益於寧德時代的磁吸效應,另一巨無霸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上汽集團乘用車項目也落地寧德,計劃於2019年10月正式投產,產量可達30萬輛。

此外,位於南平的巨電新能源單體大容量、固態聚合物動力鋰離子電池生產規模化製造基地,位於漳州的猛獅新能源鋰離子電池等一批產業鏈項目也正加速推進。截至目前,福建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產值已達850億元,未來有望成為我省新興主導產業之一。

當前,在《福建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引領下,福建強化項目帶動和示範引領,推進新興產業聚集發展。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有產業集群達31個,其中,產值達千億元以上的產業集群有21個。

為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我省先後出臺加快互聯網經濟發展十條措施、加快全省工業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意見,在全國率先出臺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促進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意見、石墨烯產業發展規劃等,強化政策引領作用。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今年以來,已對接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98個、總投資2029億元;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計劃,跟蹤199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25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還正實施創新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工程,重點圍繞新型顯示、集成電路、存儲器、動力電池、石墨烯、永磁電機等新興前沿領域,優化技術、資金、人才、政策等資源配置,加快製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行業技術開發基地等創新平臺建設,跟蹤辨識國際先進前沿技術,著力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上下游應用技術。

“我們要像扶持企業上市一樣扶持高新技術企業,力爭培育形成更多的‘雙高龍頭’、單項冠軍、‘獨角獸’和瞪羚企業,計劃全年新增高成長企業100家以上,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產品)40家。”省經信委有關人士介紹說。

技改加力 傳統產業活力旺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1.2%,高於工業投資6.5個百分點。業內人士認為,技改投資增速加快,凸顯我省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提速。

“依靠技改投入,我們成功打造了啤酒行業智能化生產的樣板,以此為基礎,實現產品升級。”日前,百威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中國東南事業部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

去年底,斥資28億元的百威英博雪津遷建項目一期150萬噸工廠建成投產,比計劃提早6個月。“我們遷建的同時實施技改,僅引進全球首條智能化程度最高、速度最快的德國整裝進口先進生產線,設備就投入16億元。”

正是這條自動化、標準化程度更高的生產線,如今讓企業生產效率提升30%~40%,節約人工成本40%,同時,年實現節能減排效益3000萬元。

近年來,我省深入組織實施新一輪技改和12個重點行業發展行動計劃,建立健全“全系統、全過程、全覆蓋”工作機制,分業施策推動實施技術改造,全省技改投資規模從2013年的3261億元擴大至2017年的5673.1億元,技改投資佔工業投資的比重由2013年的57.7%提高到2017年的64.5%。

在這一過程中,我省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積極推動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截至目前,全省完成“機器換工”約3萬臺套,重點行業企業生產效率提高20%,運營成本降低15%;551家企業通過了兩化融合國家貫標評定,佔全國總數的26.9%,數量居全國第一。

目前,全省已創建省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基地5個,評選出省級智能製造樣板工廠(車間)11個、省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67家,入選國家智能製造專項、試點示範項目數量、獲得補助資金也均居全國前列。

通過實施技改加快轉型升級,不但實現了效率提升,撬動了產品端,還作用於新業態的拓展。

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技術改造,推進建設智能馬桶等現有車間生產線和新建淋浴房智能化數字工廠,不僅實現了非標產品的定製化生產,還能提供“一站式VR體驗、一站式管家定製、一站式管家服務”的新型泛家居定製解決方案。去年,企業在行業洗牌加快的市場環境下逆勢增長,業績同比增長30%。

近年來,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發展服務型製造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以產品製造為核心向產品、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並重轉變,營銷模式從提供設備向提供諮詢設計、工程施工、倉儲物流、系統維護和運營管理等總集成總承包轉變,產品定製向個性化定製轉變,產品服務向全生命週期管理轉變。

目前,全省已培育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90家,省級服務型製造公共服務平臺19個,全省大中型企業中約七成在銷售產品的同時提供增值服務,近1/4企業通過服務外包、剝離設立生產性服務機構等方式實施主輔分離,拓展新業態的紅利顯著。

技改帶來的積極效應通過一組數字同樣可以體現。去年,我省在輕工、紡織、冶金和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領域,推動實施華峰工貿差別化纖維及高端運動系列網生產、甬金金屬年加工25萬噸精密不鏽銅帶擴建等469項、總投資1101.3億元的重點技改項目,預計年可新增銷售收入1920億元,新增利潤200億元。

“年產2000噸雙氟磺酰亞胺鋰技改擴建生產線投產後,產品性能已達國際先進水平,能夠替代進口產品,滿足國內鋰電池行業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日前,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嚴永剛自豪地說。永太高新這一技改擴建生產線總投資為2.65億元,因為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和各項要求,獲得2017年國家技術改造專項投資補助資金3029萬元。

為鼓勵企業加大技改力度,近年來,我省出臺實施《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行動計劃》《福建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獎勵實施辦法》等多項政策措施,大力引導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其中,設立運作首期規模80億元的省級企業技改專項基金,為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拓寬融資渠道發揮了關鍵作用。到今年上半年,省技改基金簽約企業73家,簽約技改項目78項,累計簽約金額95.1億元。

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我省也持續推動淘汰落後產能。2017年,全省共取締“地條鋼”企業35戶、合計產能535萬噸;共淘汰鑄造企業落後鍊鐵生產設備88座,其中鑄造鍊鐵土爐50座、高爐31座、炭爐1座、礦熱爐6座,實現全省鑄造行業落後鍊鐵設備出清;關閉退出煤礦36處、去產能244萬噸/年,完成全年計劃的108%,處置“殭屍企業”76家。

發展高新產業,提升傳統產業,淘汰落後產能,在新舊動能加速轉換中,福建產業正向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