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注資新能源車企的商業邏輯

7月13日,許家印造訪了FF位於美國洛杉磯的總部,心情不錯的賈躍亭全程陪同,而許家印也對FF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恒大注资新能源车企的商业逻辑

6月25日,恆大突然發佈一紙公告,宣佈了一項涉及67.467億港元的收購與借款的財務操作,等於間接獲得了賈躍亭的美國法拉第未來公司(以下簡稱FF)45%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恆大注資後,賈躍亭仍舊出任FF的首席執行官,擁有公司的全部控制權和主導權。

但同時恆大也手握一項對賭條件:即FF需在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首批量產車的交付,否則將視為違約,股票權將轉回到恆大手中,並且管理層股權激勵的股份不具有任何投票權。

恆大為何投資早已成為最著名的老賴賈躍亭?為何不顧此前同為地產大佬孫宏斌馳援樂視150億人民幣打了水漂的前車之鑑?這背後的商業邏輯究竟在哪裡?

讓我們把目光先拉回房地產行業。2017年同為5000億房企俱樂部的碧桂園、恆大、萬科,2018年不約而同地看到了房地產業未來發展的瓶頸並都加快了多元化轉型的腳步。於是就有了碧桂園進軍現代高科技農業發展、科技小鎮;也有了萬科落子國家大力倡導的長租公寓。但事實上,多元化轉型並非一蹴而就。萬科早在2014年就提出多元化發展,但目前其多元化業務發展並未風生水起。

不甘人後的恆大在今年3月底的業績發表會上公佈了恆大的新戰略,其中之一即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逐漸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新能源汽車,不僅是高科技龍頭,同樣還是國家政策重點關照的行業。緊接著的4月,恆大就與中國科學院簽署全面合作協議,未來10年投資1000億,打造三大科研基地,進軍高科技,覆蓋領域包括:生命科學、航空航天、集成電路、新能源、人工智能、機器人和現代農業……。

最近幾年我國新能源車市發展迅猛,電動化進程不斷加速。隨著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日益完善,新能源車品牌、產品的不斷豐富,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型的接受度也日益提升。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14.3萬輛,同比增長154.3%。其中純電動汽車累計銷量為10.2萬輛,佔比達71.3%,同比增長131%。在全社會環保意識提升、國家政策引導下,新能源車市場正在進入高速發展期,這也對所有汽車品牌提出了新的挑戰。

恆大選擇此時介入新能源車行業,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時間節點和轉型方向。恆大轉型的方向之一選擇了造新能源車。現在看來,恆大這是一步很符合發展邏輯的戰略轉移。首先,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房地產企業告別土地紅利轉向進軍實業、進軍汽車產業,符合當前國家產業發展需要。

其次,在整個汽車產業鏈當中,整車製造是核心是龍頭。對業務多元化的投資人來說,除了整車製造以外,還可以繼續向下遊進軍汽車金融、汽車保險、出行業務等。最後,汽車業邊界範圍廣大,有著無限可能。與傳統汽車製造業不同,新能源汽車不再只是交通工具,隨著互聯網、智能化等技術的不斷演進,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智能製造的產品和信息化的承載平臺。未來,新能源汽車有可能和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相結合,發展前景廣闊想象空間巨大。

既然恆大需要轉型,轉型的方向之一是新能源汽車,那麼最終選擇FF就是順理成章很簡單的選項了。縱觀全世界的造車初創車企,既擁有一流的研發團隊、多項的技術專利、公司架構完整、已有可量產成熟車型、公司知名度高,還缺大量資金亟待輸血的企業有誰?FF簡直就是恆大的天然之選。

注資FF對於財力雄厚的恆大來說,基本等於九牛一毛,2018年前6月恆大就實現合約銷售金額3041.8億元。如果僅以投資而言,恆大更已經做到“一夜回本”。收購消息公佈過後,恆大健康的股價就一路高開,市值一日淨增263.5億港幣,相比投給FF的67.5億港元,做到了名利雙收。而截至8月3日,恆大健康收盤價為12.64港元,總市值達1092.1億港元,突破千億大關。收購FF的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恆大健康市值大漲174%,總市值上升693.8億港元,達到投資FF 67.46億港元資金的10倍。

恆大和FF確認過眼神後發現這是一項非常符合商業邏輯的投資,於是迅速出手。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FF能否如期量產?如違約,賈躍亭將失去對FF的控制權,成為需要在FF繼續打工15年的CEO。這一切的變化可能,相信恆大早有應對預案。

今天下午在恆大的發佈會上,會有新的答案揭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