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趣|中國傳統裝飾紋樣——蒲紋

“青青蒲草,蔓蔓於野。”蒲草,這種生長在水岸邊野草一般的植物,早在戰國就被人們發現並利用,或食其莖幹草芽,或將其編織成蒲席,或將蒲黃入藥,運用之廣,連玉的紋飾上也出現了蒲紋。

識趣|中國傳統裝飾紋樣——蒲紋

識趣|中國傳統裝飾紋樣——蒲紋

《周禮》中記載了玉之六瑞,比等邦國的概念:“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玉璧,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其中的蒲璧就是指帶有蒲席紋飾的玉璧。璧面蒲紋後為瑞草,象徵草木繁茂,欣欣向榮,拱璧的形制、色澤與紋飾都與禮天的禮儀有一定聯繫。

識趣|中國傳統裝飾紋樣——蒲紋

識趣|中國傳統裝飾紋樣——蒲紋

蒲紋,即蒲席的紋樣,由三種不同方向的平行線交叉組織,用淺而寬的橫線或斜線把玉器表面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的紋樣,六角形有時還琢有陰線的谷紋。《說文》解釋蒲:“蒲草,可為度也。”從古人“席地而坐”的蒲席而來,也是和人類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後人將這種雕琢排列有序的紋飾稱為蒲紋。

識趣|中國傳統裝飾紋樣——蒲紋

識趣|中國傳統裝飾紋樣——蒲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