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滑板車大戰,中國能否分杯羹?

作為中國市場兩大共享單車巨頭,摩拜被美團收編,ofo也諸事纏身……與一年前相比,共享單車行業儼然是另一番局面。

如今,中國的共享單車的鬥爭已進入尾聲。而與之不同的是,美國硅谷卻興起了共享滑板車大戰。

以Lime、Bird為代表的創業公司們,正在大力推廣這種新的共享出行方式。不僅網約車巨頭Uber和Lyft都被曝有意入局,就連最近在國內深陷負面傳聞的ofo也意圖在美推出相關業務。

共享滑板車大戰,中國能否分杯羹?

Bird公司創始人兼CEO是Travis VanderZanden,他曾是Uber美國地區副總裁和Lyft的COO,所以不少人都發現了Bird的模式和Uber、Lyft很是相似。

前不久,Bird還被外媒報道正在尋求新一筆金額高達1.5億美元的融資,融資完成後估值可能會觸及10億美金。

而LimeBike的兩位創始人就更有意思了,公開資料顯示LimeBike CEO孫維耀和董事長鮑周佳此前同屬昆仲資本美國投資團隊,其中鮑周佳還曾經擔任過騰訊美國總經理。LimeBike的投資人名單中,不僅包括谷歌風投和Andreeseen Horowitz,也看到了楊致遠的身影。

當然,LimeBike的融資能力也絲毫不輸於Bird,根據不完整統計,LimeBike成立不到兩年時間,已經融資4輪,累計金額近4億美金。

從兩家公司的融資能力以及市場競爭,以及電動滑板的更多入局者來看,硅谷對於電動滑板車的追捧,絲毫不輸中國市場網約車和共享單車大戰時的激烈場景。

共享滑板車大戰,中國能否分杯羹?

在使用費用上,Bird和LimeBike稍有不同,Lime S的定價是每30分鐘收取1美元,Bird則是1美元開始騎行,之後每分鐘收取0.15美元,兩者都不需要押金。

電動滑板車在美國的火爆同時也在吸引國內公司的目光。ofo稱,目前無樁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共享電動滑板車,已成為美國市場的發展熱點。2018年夏天,ofo計劃在美國推出電動滑板車和電單車。

與自行車相比,電動滑板車的體積更加小巧,續航里程更高,速度更快,在騎行體驗上要方便很多。並且,因為是站立騎行,所以對不少喜歡穿裙子的女性朋友來說絕對是福音。

共享滑板車大戰,中國能否分杯羹?

但相對的。體積更小、速度更快的滑板車也不由讓人為其安全問題擔憂。

和中國的共享單車一樣,共享滑板車也帶來了一系列管理問題。這種共享交通工具使用便利,市民可以在任意地點存放車輛,但是大量的共享滑板車也出現了亂停亂放問題,引發了一些市民的不滿。

共享滑板車大戰,中國能否分杯羹?

對於大家都關心的,這股共享電動滑板車風能否吹到國內的問題,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按照續航里程的不同,電動滑板車的售價為1000~4000元不等,最低價格為1180元,但續航里程僅為10公里左右。續航里程為50公里的電動滑板車,批發價格為3200元。

對比國內共享單車七八百元的價格,電動滑板車的價格高了4倍。到目前為止,共享單車的模式尚未有一家企業真正跑通,價格是單車4倍的電動滑板車,能回本的希望並不大。

並且早在2016年,北京、上海等地就出臺禁令,明確指出電動滑板車或電動平衡車既不屬於機動車也不屬於非機動車,不具備路權,禁止在公共道路上使用,只能在封閉道路中使用。

因此,想在國內的大街小巷上見到共享電動滑板車的影子,目前是不現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