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更在乎的是一份耐心

盧梭曾經說過:生活過得最有意義的人,不是那些年歲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茶亦如是。對一杯茶,我們品味得越徹底,就能瞭解得越透徹。

品茶,更在乎的是一份耐心

品茶,更在乎的是一份耐心

茶器最讓人真切感受到這樣一席茶味道的,就是這些因茶而設的器具。說起來,無論是唐代陸羽創制的茶器二十八式,還是宋代審安老人的十二種茶器,抑或現代茶席包括煮水器、泡茶器、品茗杯這些茶器十餘種的選擇,不同的材質器形,以及它們之間彼此連接關係,都隱藏著神秘的符號。而經驗老道的喝茶人是符號的破譯者,從這隻壺、那隻杯的關係中,在心裡慢慢勾畫出將要喝到茶的性格和味道。茶器的選擇,是對泡茶人的反作用,泡茶人對器皿的取捨尺度,從要衝瀹的茶品、所用沖泡手法來考量,進一步還要感知季節、時辰這些因素對茶的影響,最終呈現出一席茶。

品茶,更在乎的是一份耐心

品茶,更在乎的是一份耐心

茶聲從點燃一枝油薪竹開始,鵝毛扇扇動的風聲裡,油薪竹的火焰帶著一縷白煙自下而上地升起,龍眼炭開始有爆裂聲,讓人心生期待。直到炭爐裡噗地一聲,火焰結結實實地圍繞在逐漸泛白地炭塊之間。壺裡地水開始鳴叫,正是所謂“松風”的鳴響。注水溫壺、投茶入壺、出湯入杯,淅瀝水聲和器皿碰撞的聲響,如果靜下心來,就會聽到茶席上全然不同的情緒,隱約而細微,但是卻讓人清晰探尋到最無可隱匿的內心。

品茶,更在乎的是一份耐心

品茶,更在乎的是一份耐心

品茶對品茶這件事,古人說得最直白。“飲茶以客少為貴,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幽,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仔細思量,其中的深意並非單以形式上人數的多寡來斷定喝茶雅俗之別,避免嘈雜喧囂迴歸內心的寧靜和疏淡才是喝茶的本意。

品茶,更在乎的是一份耐心

品茶,更在乎的是一份耐心

成就一杯茶是不容易的。從採摘茶葉開始算起,大大小小要經歷至少十來道工序。茶的風格豐富繁雜,還不僅僅體現在製作工藝上,很多都需要歲月的沉澱。正如茶非一日而成,泡茶也要一泡、兩泡、三泡......茶味才出的來,回味才歷久彌新。

以上圖文,貴在分享,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