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摩根大通銀行(中國)行長到浙大教授,賁聖林學術創業「浙」三年

荷蘭銀行、匯豐、摩根大通。賁聖林工作履歷中的前二十年,就在這些國際銀行度過。要說起他創造的記錄也讓人印象深刻,比如荷蘭銀行自己培養的第一個大陸高級副總裁,匯豐銀行的第一個大陸籍工商金融業務中國區總經理。用賁聖林的話說,“

我用了相對較短的時間完成了職業生涯的晉升之路。

從摩根大通銀行(中國)行長到浙大教授,賁聖林學術創業“浙”三年

2014年,時任摩根大通銀行(中國)行長的他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回想起那天的經歷,現在依舊熱淚盈眶。”

來到浙大三年,賁聖林完成了從“行長”到“教授”的蝶變。作為一名教授,他是快樂和幸福的,在由他創建的研究平臺上,他教書育人的理想得以實現,他的業界實踐經驗得以發揮,他充滿國際化的視野得以展現。

轉型,不能單槍匹馬

“來浙江大學之前的20年,我感覺利己更多一些。”1994年賁聖林從美國博士畢業後,沒有聽從導師的勸說留在學術界。“導師一直認為我可以做出一篇一流的畢業論文來,但是我當時一心想去業界歷練一番。”

在業界工作了20年後,“賁總”又回到了高校。

2014年11月,剛到浙大工作不久,在所在管理學院領導的支持下,賁聖林就著手搭建自己理想中的科研平臺——互聯網與創新金融研究中心

。此時,這個機構還只有他一人。不久之後,機會來了。賁聖林受邀請赴美國沃頓商學院演講,當時西方社會對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並沒有多少了解。

雖然在銀行圈大家都知道“賁行長”,但學術圈並沒有人瞭解他的科研水平與實力。開始之初,賁聖林的學者“轉型”之路困難重重。他回想起自己加入浙大的初心,“我來浙大就是學術創業的。”賁聖林說。

從摩根大通銀行(中國)行長到浙大教授,賁聖林學術創業“浙”三年

很快他的單兵作戰狀態得到了改善,在美國的演講讓商學院的精英們第一次認識了杭州這座互金之城,而他初生的學術平臺也順利成為了本次會議的聯合主辦方。這之後,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賁聖林又依託浙江大學的綜合性學科優勢,聯合經濟、法律、數學、計算機等多個學院成立了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同時,受浙江省政府和相關機構領導的委託,2015年9月研究院作為首屆聯合理事長單位,與螞蟻金服、浙商銀行共同建立浙江互聯網金融聯盟/聯合會,逐步開拓並完善政產學研四維一體的交流平臺。

從摩根大通銀行(中國)行長到浙大教授,賁聖林學術創業“浙”三年

賁聖林還把他在國際銀行工作的管理經驗帶到學術團隊中,用客戶細分的理論來管理研究平臺,發揮各自研究所長。這曾經是他在匯豐銀行時倡導的工作方法,當時通過匯豐中國得以在全球推廣。這算是賁聖林總結中國經驗、輸出中國實踐的一個案例,在當時的單位還很罕見。

單槍匹馬來浙大轉型,為什麼要建立這麼多平臺,這是否是學術“圈地”?也有人提出質疑。

必須要建立平臺,這樣才會有學術品牌支持和口碑。”就如同做企業,可持續性很重要。賁聖林認為,不是一個項目結束就停止了,而是要品牌化、企業化運作。

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的。”這是賁聖林一以貫之的信條,也是浙大領導的囑咐。

科研,需要坐熱冷板凳

2013年前後,新的技術衝擊著金融業,顛覆悄然開始。在一個路邊小吃攤上,人們可以通過手機移動支付,不用為找不到零錢犯愁。而這背後更為廣泛的互聯網金融,正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引發一場

蝴蝶效應。賁聖林敏銳地嗅到了他所在的傳統金融業的改變,還有隨之而來的互聯網金融潮流。

既然不能改變潮水的方向,那不如迎流而上。告別熟悉的一切,曾經的“賁總”坐起了冷板凳。“當我選擇迴歸學校的時候,我已經做好了歸零的心理準備。

中資銀行國際化報告系列、中資保險國際化系列、P2P 網貸行業年報系列等針對互聯網金融與金融國際化領域的專著開始問世。作為學術新兵的賁聖林努力思考著如何讓世界認識中國。這三年,他名副其實地“在路上”,不僅頻繁往返於浙大的三個校區,也在杭州、北京、上海、法蘭克福、新德里、倫敦、硅谷等不同國家的城市間穿梭,做浙大與中國(浙江)互聯網金融傳播的“信使”。

2014年,賁聖林帶著團隊到德國法蘭克福大學進行學術路演,將有關人民幣國際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廣到國際學術界。當時臺下坐著的有來自德國央行等業界代表,也有法蘭克福大學等學術界代表。7個月之後,法蘭克福大學致信賁聖林,德國央行聯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打算成立“中德經濟金融研究中心”,他們邀請賁聖林的團隊和他兼任執行所長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作為合作單位。“

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當時在信中連說兩個‘非常興奮’。”賁聖林現在回想起來,都還覺得振奮。

從摩根大通銀行(中國)行長到浙大教授,賁聖林學術創業“浙”三年

行走在路上,教學也在路上。賁聖林結合自身優勢,專門開設了《創業金融》等相關課程。由於國內還沒有相關教學實踐,並無中文教材可以仰賴,而翻譯國外教材則耗時耗力,且容易水土不服,不為學生所接受。所以賁聖林將他過往的工作閱歷與經驗融入到教學中,研究編著了

《創業金融實踐》《互聯網金融理論與實務》兩本教材。如今這些課已成為浙大創新創業課程的組成部分。“‘創業’其實並不是一門可以教授的課,我想通過獨特的課程設計,結合校外參訪實踐,讓同學們更快地掌握精髓並學有所用。”

育人,給年輕人一個機會

和其他教授相比,賁聖林的一大不同,在於國際銀行界20年的工作經歷。

如今已是直博五年級學生的呂佳敏從中受益匪淺。剛一進團隊,她就當上了“秘書長”,分別成為歐洲商學院Hommel教授、土耳其央行Gormez博士等幾位專家牽頭的工作室協調人或參與者。而呂佳敏與這些校外導師們的合作,有的是基於課題項目,有的是對本領域熱點的探討,有的則為博士論文指導。

我不希望因為自身的侷限,讓學生有知識盲點。但還好我的工作經歷較為豐富,所以我會邀請我熟悉的業界精英與學術界夥伴來到我的學術團隊中。”賁聖林說,“這樣的設計可以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和格局。”

從摩根大通銀行(中國)行長到浙大教授,賁聖林學術創業“浙”三年

三年來,那個當年走路都有風的“賁總”,正在不斷適應並創新教書育人的工作。呂佳敏說:“賁老師不僅通過溝通會、例會的形式與我們保持密切溝通,還給了我們很大的自主性,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自我成長、自我歷練。

如今在浙大,賁聖林作為教師所帶博士生、碩士生及本科生學業順利,其中多名本科生畢業後前往斯坦福大學、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等國外知名大學繼續深造或取得安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offer。同時,他所開設的商業環境、互聯網金融、創業金融課程和本科生國際財務管理課程也受到大家歡迎。此外,他還用不少時間耐心地回覆國際留學生的郵件或解答相關諮詢。他們中的很多來自欠發達國家,這些學生有時會很難畢業。有人勸他不要浪費時間,但賁聖林經過考察以後,慎重地選擇了三位。如今他們都是學術團隊中逐漸成長起來的國際力量。

每次坐在電腦前時回覆國際學生時,我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二十多年前我的美國導師也是這樣在信中給了我一個機會,改變了我的一生。”賁聖林說,“也許我無法再報答我的老師們的知遇之恩,但我會努力給年輕人一個憧憬未來的機會。

國際化,我們仍在路上

在外資銀行工作多年,賁聖林擁有國際化的經驗和視野。儘管成功轉型成為一名教授,但他的足跡仍然“遍佈全球”,視角的轉變也讓他更加感慨萬千。他經常說,當前,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應用場景多,產品豐富,交易量大,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有望引領全球,但是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明顯與之不相匹配。在一些機構對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排名中,西方發達國家仍是世界一流名列前茅,而中國的排名則明顯落後。

賁聖林說,“這明顯說明我們在全球的話語權方面仍有待提高。未來,世界互聯網金融創新的中心應該在中國,互聯網金融研究的前沿陣地也在中國。

”這樣,他的身上又多了一份責任。

在拓展國際合作方面,賁聖林所領導的團隊與歐洲和南非的研究機構一起共同領導開展了2017年德國G20峰會數字基礎設施與數字技能普及領域的兩個研究課題,相關研究成果與政策建議及研究報告被G20組委會接受,並在G20 Insights主頁上發表;同時團隊還與英國劍橋大學合作開展針對亞太地區替代金融行業的研究。

就在近期,由賁聖林牽頭主導、英國劍橋大學參與的聯合團隊,在英國外交部《金融科技監管沙盒-中英合作推動金融創新》課題項目上競標成功。

從摩根大通銀行(中國)行長到浙大教授,賁聖林學術創業“浙”三年

從摩根大通銀行(中國)行長到浙大教授,賁聖林學術創業“浙”三年

同時,團隊陸續與斯坦福大學、劍橋大學等眾多國際知名高校建立了戰略合作和學術夥伴關係,參與了包括倫敦商學院、德國央行、德國國際合作機構等多個國際機構組織的學術交流活動。

另一方面,作為品牌化、系列化建設的一部分,“新金融書系”與“國際化書系”等連續出版。

從摩根大通銀行(中國)行長到浙大教授,賁聖林學術創業“浙”三年

從摩根大通銀行(中國)行長到浙大教授,賁聖林學術創業“浙”三年

與此同時,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立足國內佈局全球,北京分院、倫敦分院、上海分院、硅谷分院相繼揭牌成立並穩步運行;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產研中心落戶江乾區,共建創新型金融產研基地,共同推進錢塘江金融港灣建設,目前已孵化了多家企業。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服務社會的一部分,賁聖林協助促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注支付和金融服務創新大會Money20/20落地中國、落戶杭州,

這將促進中國爭奪金融科技領域的“話語權”,持續鞏固中國互聯網金融及金融科技先發優勢

從摩根大通銀行(中國)行長到浙大教授,賁聖林學術創業“浙”三年

在研究成果方面,今年7月,在倫敦與杭州同步推出了首個全球眾籌指數(CAMFI);9月,聯合浙江互聯網金融聯合會/聯盟在杭州共同發佈2017金融科技中心指數(FHI)。此外,與國際著名諮詢公司Willis Towers Watson合作的金融科技人才指數也將於近期發佈。

賁聖林說:“在互聯網金融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國內研究機構的國際化意識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研究也必須有所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