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活,停滯不前,老闆該怎麼辦?

案例

一外商來中國考察,最後決定不在中國投資,說中國的人工成本估計比美國還要高,所有人都很詫異,中國員工工資這麼低,怎麼可能比美國人工成本還要高?

外商說:從8小時工資制來講,中國員工工資確實不算高,但是我看了中國員工的工作狀態不投入、工作效率太慢,1個人的活可能要3個人去做,綜合對比中國人效太低,所以人工成本估計高於美國。

分析

在中國,很多企業給員工付了8小時薪水,但員工實際只工作了4-5小時,有兩種情況:

1、因為專人專崗,很多崗位工作量本身就不夠,導致員工沒有工作可做,很多老闆發現員工沒活可幹,就總是臨時安排非崗位工作給員工,員工卻極力牴觸,本身這種行為就是一種管理浪費。

企業不活,停滯不前,老闆該怎麼辦?

2、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工作很多,但員工不想做,選擇放慢效率、擇機偷懶,這也是怠工行為之一。

企業不活,停滯不前,老闆該怎麼辦?

怠工與罷工

我經常會問學員:“如果員工對工作或公司不滿意,你希望員工是選擇罷工還是怠工?”

很多老闆回答:都不要。但是,現實呢?

中國員工很少會組織罷工的行為,但是很多員工都有怠工的行為。

在西方國家,員工對企業的某些制度或機制不滿意,會選擇申請溝通,如果實在得不到解決就會組織罷工行為來要求企業改善或改變,但在工作期間基本上不會採用消極怠工的行為來表示不滿。

在中國,員工如果對企業不滿意,很少出現罷工,但是很多員工會選擇長期消極怠工來報復企業,而這種行為就像慢性病一樣,慢慢的把企業人效、績效拖得越來越低。這也是很多企業為什麼不賺錢,為什麼說中國的人工成本快超過美國,就是因為人效低,員工和企業的利益不能趨同。

企業不活,停滯不前,老闆該怎麼辦?

怠工原因

1、企業文化或價值觀本身就有問題:很多企業對員工的訴求表示排斥,凡是提出訴求的員工都有可能貼上不是好員工的標籤,導致員工敢怒不敢言。

2、企業不做績效管理、績效激勵、績效考核(甚至還採用固定薪酬的模式):員工多勞不能多得,多做反而多錯,做多沒有獎勵,做錯卻要批評或處罰,最後員工發現做多做少都一樣,少做反而少錯,大家都選擇少做,少做思維其實就是怠工思維。

解決問題

企業還得從自身機制完善和優化開始,少做管控機制,多做激勵機制,企業要七分勵三分管,建立機制要讓員工為自己做而不是為企業打工。

企業不活,停滯不前,老闆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