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越傑出的人越喜歡單身?

一般而言,擁有家室的人,可以說是對命運付出了抵押品。因為,在任何時候家庭都是偉大事業的影響因素,它要麼是好的動力,要麼是惱人的累贅。

先成家,後立業,這是最普遍的順序。因為賢惠的妻子和乖巧的孩子可以給人一種以無形的激勵,促使丈夫或父親因責任感而去創造出偉大的事業。這種在創業之前支付的家庭擔保,可以實現以小搏大的效果;但是,奢侈的妻子和揮霍無度的孩子也會給人產生一種負擔,這樣的家庭彷彿是一座堅固的圍城,宅舍是牢獄,妻子是守卒,而子女無非就是栓在手腳上的鎖鏈,深陷其中的人將永遠也無法脫身,勞苦一輩子。

的確,那些對於大眾最有益的豐功偉績,都是出自未婚無子女的人士。他們在沒有成家之前就已經立了業,而立業之後也就不再有成家的慾望了。這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情感都嫁給了大眾,並賠上了嫁妝。這些人並不向命運提交抵押品,他們就像是僑居於各座城市的短工,隨時入職也隨時走人,沒有任何儲蓄。他們奔走於各地,沒有任何牽掛,只是在自由的尋找機會,一旦找到了機會,他們就會發財致富——當然也可能從此變成流浪漢。

有一些人,他們更喜歡過單身的生活,所以他們也只關心自己,並且認為未來是與自己無關的,他們關心的是當下。此外,還有一些人更為激進,他們把妻子兒女僅僅看作是要去償還的債務而已,為了擺脫孤獨而進行娶妻生子的借貸,其代價就是要用一生的辛勞去撫養妻兒,並且直到遺產交割給子女之後,這筆債務才算還清了。甚至,還有一些富有而愚蠢的守財奴竟以無後為自豪,因為那意味著他的財富完全歸他所有,不需要為妻兒去進行支出。

為什麼越傑出的人越喜歡單身?

萊布尼茲與牛頓是最傑出的兩個單身漢

其實,大多數人選擇單身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妻兒的負擔大,而是因為太過於迷戀自由的感覺。自由意志就是人保持快樂和輕鬆的狀態,自由就是慾望的最終達成。對於那些妄自尊大、性情乖張的人而言,他們對各種約束都太過敏感了,甚至身上的皮帶或吊帶都會被他視為身體的枷鎖。

毫無疑問,當一個人決定擺脫單身時,渴望擺脫孤獨的意志必然會超越他渴望自由的意志。單身者也可以成為最好的朋友、最佳的主人和最好的僕人。但是他們不能成為最好的伴侶或國民,因為他們動輒遠走高飛,而且幾乎所有的負心漢和亡命之徒都屬於這種情況——對自由的迷戀始終在左右他的行為。

在人的一生中,妻子乃是青年時代的情人,中年時代的伴侶,老年時代的護士。所以,願意的話,人隨時都有娶妻擺脫單身的理由。

但有一位哲人,當他被問到:“人當何時結婚?”時,他答道:“年輕時不需要,年老時不必要。”

在價值多元化的當代,許多西方國家的青年都不願意結婚,因為社會給他們創造了充分追求自由的條件。而在中國,據說這個神奇國度的思想也已經大大的解放了,但是從日常生活中,對單身人士的嘲弄和男女失衡的擔憂,以及父母對子女的催婚等現象來看,中國人始終沒有擺脫掉“無後為大”的傳統觀念。

其實進步的、開放的婚姻觀念應該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有結婚的自由,也有單身的自由。當社會能夠以平常的眼光來看待兩種自由時,社會的觀念才算是進步到現代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