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川場村為遊客提供的所有服務

都建立在尊重自然、尊重鄉村的原則上

他們將大自然變成了一所全齡學校

在這裡,每一個人都會獲得非凡的體驗

從而搭建與自然的聯接

與年齡無關

從“過疏地區”到“魅力故鄉” 在距日本東京兩個小時車程的群馬縣,有一個叫作川場村的貧困小山村。

它的總面積大約85.29平方公里,其中88%是林地,而耕地面積只佔7%。

因為長期的衰敗和貧窮,村裡人口銳減,人們生活信念低落。

1971年,它被日本政府認定為“過疏地區”。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為了擺脫困境,1981年,川場村與東京的世田谷區結為姐妹關係,締結了“區民健康村相互協力協定”,共同成立了“世田谷區民健康村”。

並由區政府和村政府共同出資,設立公益性企業對這裡進行運營和管理。

川場村的命運從此開始發生改變。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1985年,每年前來川場村觀光和體驗的遊客大約4 萬人。

2004年,這個數字變成了66 萬人。

而2017年,川場村吸引到了200萬遊客。這個曾經的“過疏地區”,華麗蛻變為城市居民的“魅力故鄉”。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通過開辦森林教室、農業教室,開展山村留學、蘋果樹認種、梯田認植、宿營等活動,川場村與世田谷區開展了密切的城鄉交流活動,並與他們一起,共同開啟了美好的新生活。

後山私塾:向大自然學習 後山私塾,是一所面向世田谷區民的森林學校。

這所學校依託川場村的後山,根據不同的季節和物候,利用週末時間,由川場村村民帶領市民一起,護養後山環境,同時學習大自然的智慧和技能。

2018年第一期活動主題:整備森林環境和草原環境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學員們一起除掉雜草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燒荒2018年第二期活動主題:製作茅草屋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將去年收割的茅草整理好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一起搭建茅草屋2018年第三期活動主題:裡山割草,除掉森林中的雜草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除草2018年第四期活動主題:為了促進樹木的健康成長,進行樹木“間伐”和修剪工作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伐木練習2018年第五期活動主題:與農業技術教室聯合,收穫後山芒草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收穫在後山私塾的山林裡,久居都市的人們要重新啟用那些擱置已久的身體“零件”,找到自然物與自己相通的特質。

這裡沒有老闆、經理或主管,大家和村民們默契配合,一起流汗,一起享受勞動的成就感,唯一共同的身份就是大自然的學生。 裡山兒童自然學校:享受自然的樂趣 對於孩子來說,川場村的一年四季都有著不同的魅力。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裡山兒童自然學校面向城市和本村的孩子,每年共招收兩期學生,每期招生50人。

這些平時生活在不同環境下的孩子,在川場村擁有了一段共同的時間,走入和了解彼此的生活,共同探尋自然的奧秘。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裡山兒童自然學校的夏季教室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孩子們一起做實驗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合影兒童自然學校冬季教室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雪地玩耍嬉戲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友誼森林”,我們共同守護“友誼森林”,我們共同守護 美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的核心競爭力。

為了保護村後的山林,川場村劃定了80公頃的林地,將其命名為“友誼森林”,與世田谷區的市民一起培育和保護。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在“友誼森林”計劃成功的基礎上,川場村又陸續開展了“後山整備計劃”、“農林再生事業”等一系列城鄉合作活動。

這些活動不僅長久的支撐了川場村的生態可持續發展,而且加強了區民與村民之間真誠的人際交往。大家為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奮鬥,建立了難忘的社交情感記憶。

城市人的第二生活空間:讓我們一起共享大自然 來這裡觀光、體驗的遊客住在哪裡呢?

除溫泉會館之外,川場村共有15家民宿。每個民宿平均擁有6~8個房間,每間價格在人民幣300~500元之間。

這些民宿都由村民自宅改造而成,為遊客提供原汁原味的農村生活體驗,同時也為村民創造了不菲的收入。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民宿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民宿的室內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民宿的晚餐川場村為遊客提供的所有服務,都建立在尊重自然、尊重鄉村的原則上。

他們將大自然變成了一所全齡學校。在這裡,每一個人都會獲得非凡的體驗,從而搭建與自然的聯接,與年齡無關。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這種共享鄉村,共享大自然的態度,使城市遊客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將這裡視為自己城市生活之外的第二生活空間。

而川場村的村民,不僅收穫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完美實現了生產、生活、生態的融合和共贏。

作者:穀雨(自然教育·研學旅行基地/策劃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