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式套相聲的博士給郭德綱贈書上寫了這句話,網友不幹了!

東方衛視相聲競演綜藝節目《相聲有新人》近期首播,節目播出後,交大博士相聲夫妻檔意外走紅網絡,一股關於“公式相聲”的熱議與傳統相聲技藝的探討悄然興起。按照這對夫妻的理論,將相聲中的元素變成符號,比如笑點、觀眾笑延續的時長、把每個“包袱”稱作單元,並“對應到每一個公式上”進行計算,在他們的公式中,觀眾笑多長時間等於“效果質量係數”乘以“效果”。

用公式套相聲的博士給郭德綱贈書上寫了這句話,網友不幹了!

相聲有新人,郭德綱與張國立加盟

一系列理論說的是天花亂墜。這對夫妻還宣稱自己用這種公式法寫了五百多段相聲,不過不幸的是,他們寫的相聲拿到臺上表演,全都被郭德綱斃掉了。顯然老郭評判的結果傷了這兩位高端人才的自尊心,於是博士和郭德綱現場就開懟,先說相聲不是高端的東西,又說太平歌詞、戲曲等都過時了,甚至直呼于謙的名字,讓郭德綱回去問問于謙認不認識他們...

用公式套相聲的博士給郭德綱贈書上寫了這句話,網友不幹了!

被老郭斃掉,博士氣的怒懟郭德綱

當時小編看這段視頻感到非常的無語,雖然說公式相聲是一種對相聲創作形式的創新,但新東西必然是要經過現實檢驗的,不能說你推出個新東西別人就要接受,不然別人就是土鱉,就是違背歷史潮流。這對夫婦的心態顯然違背了研究科學最基本的態度:那就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要經得起事實和觀眾的檢驗。老郭一句話說得好:檢驗相聲好不好的唯一標準就是商演。觀眾買賬的相聲才是好相聲!畢竟你藝術創作能力再強,也是要經得起市場規律檢驗的。

用公式套相聲的博士給郭德綱贈書上寫了這句話,網友不幹了!

博士送給郭德綱的書上寫:看懂難,應用更難!咀嚼咀嚼!

博士送給郭德綱的書上寫:看懂難,應用更難!咀嚼咀嚼!這種口氣即便是小編我看了也覺得太狂了,完全是一副高高在上指導郭德綱的感覺!網友看了紛紛表示:太狂妄了!

那麼相聲真的能用公式套用的辦法創作嗎?

小編首先聯想到的不是這對夫妻的“公式相聲”,因為小編我的確不認識他們。我先想到的是人工智能,大家一定也聽過通過人工智能的辦法代替藝術家去創作詩歌、論文、小說等藝術作品。早在2011年,迷信機器人的日本就嘗試過讓人工智能機器人參加“高考”,考試的結果是:平均分不錯,能考上大學,但作文寫得卻不盡如人意,即便是科學家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機器人能夠回答很多數理問題,但在藝術創作和語言文字處理方面,依然比不上人類的大腦。

用公式套相聲的博士給郭德綱贈書上寫了這句話,網友不幹了!

博士:我覺得這本你應該能看懂!老郭:........

微軟開發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也挑戰過高考作文,與考生以及一些作家同臺競技,但考試的結果卻是:儘管小冰的作品文采很好,邏輯也通順,但字數太少。實際上小冰在寫作文之前,都需要程序猿先寫幾句,然後小冰通過自己的算法結合詞庫繼續往下寫,所以這樣看,小冰的作品寫的不好,程序猿也需要背一點鍋。

至於相聲能不能用公式去寫?人工智能目前還是很難做到,更別提用公式去套了,機械化的使用公式去套相聲,怎麼可能寫出接地氣的作品呢?

用公式套相聲的博士給郭德綱贈書上寫了這句話,網友不幹了!

老郭脾氣好多了,不然能把博士氣死!

實際上相聲的創作的確有自己的基本規律,那是經過祖師爺多少年通過“畫鍋撂地”總結出來的,傳統文化為何很少通過正規的教育模式去傳承,多是口傳心授?這是因為每個相聲前輩對相聲的理解不同,生活經歷不同,對生活的理解不同,性格不同,語言習慣不同,同時每位前輩收的徒弟也都有自己的個性,正是這些不同促使相聲風格五花八門,相聲作品才變得豐富多彩。如果都用套公式的方法寫相聲,小編相信這些相聲一定是沒有生命力,真正是“為了搞笑而強行搞笑”的。

用公式套相聲的博士給郭德綱贈書上寫了這句話,網友不幹了!

博士夫婦被做成表情包

其次相聲的笑料、包袱和段子,很多都出自於我們日常生活,而咱們的生活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無論是德雲社還是其他的相聲團體,甚至主流相聲也都明白這個道理,大家在姜昆去動物園遇到老虎的那段相聲中能夠聽出他諷刺當時一些官僚作風問題,在老郭的相聲中也不斷能夠聽到一些網絡新詞,比如屌絲青年,給於謙取名字於神馬、於給力、於我勒個去等。這些符合現階段觀眾語言習慣的詞彙結合到相聲中,觀眾就會覺得好笑,就會去花錢買票,這也從側面推動著相聲不斷結合時代發展而進步。

相聲是活的,是不能用公式套用規模化生產的,如果以後舞臺上只剩下量產相聲,相聲就離死不遠了!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