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豆領域最高級別會議:缺口高達9000萬噸 要提高國產自給率

據中國之聲報道,我國是世界上大豆第一大消費國。目前,大豆產需缺口高達近9000萬噸。13日上午,國內大豆領域最高級別會議——第27屆全國大豆科研生產研討會在吉林長春舉行,500多位科研教學和推廣企業負責人圍繞大豆產業發展進行研討。

我國大豆年需求量超過1億噸,然而國內的年產量卻只有1000多萬噸,換句話說,我國大豆的產需缺口高達9000萬噸左右,這需要依靠進口來進行補充。而2017年全年中國累計進口的大豆已佔糧食進口總量的近九成。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研究所研究員劉曉冰介紹,我國從美國進口大豆的比例很高,同時也會從阿根廷、巴西進口。

與會專家認為,我國對進口大豆依賴度較高,其中耕地資源不足、大豆規模化種植以及種植大豆農民的利潤等多方面因素不容忽視。在吉林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長張偉看來,比較效益仍是農民選種農作物的現實考量。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大豆的價格比較低,導致玉米和大豆的比較效益有差距。這兩年大豆麵積的恢復還是受到了政策的影響。

與會專家認為,在中美貿易摩擦和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雙重背景下,提高國產大豆自給率,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成為我國大豆產業振興的著力點。東北是我國大豆的主產區,中國作物學會大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邱麗娟認為,目前在提高補貼、增加種植面積的同時,應鼓勵農民規模化經營和規範化管理,以達到最合理的投入產出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