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校長談教育:在學習上投入的精力都差不多,成績卻很懸殊?

經常很多優秀的小夥子找我抱怨:“張校,你說說看,我也不比他差到哪裡去,為什麼待遇會差那麼多?”“你確實非常優秀了。”我和他說:“但是你還不到卓越啊。”很多人聽這話經常會一頭霧水:“就算還沒做到卓越,也不至於這樣啊,在努力一些不就達到卓越了?”

其實,優秀和卓越的要求是很不一樣的。以教學為例:讓學生從二三十分提高到及格,這隻要受過一年嚴格培訓的老師,基本都能做到。讓學生從及格提高到八九十分,如果老師能堅持三四年,也很容易做到。而讓學生從九十分提高到九十八分,這就需要老師能堅持努力十幾年了。但是這些都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什麼?讓學生一直能保持滿分。整個中國沒有幾位老師敢誇下這樣的海口。

能讓學生從九十分提高到九十八分,和一直讓學生保持滿分,這看起來好像沒多少差別。但是,能讓學生從九十分提高到九十八分,這只是一名優秀老師的成就。他要做的,只是不斷把最容易得分的知識點,用更加生動的語言,讓自己的學生記住。這是一種儘量得分的邏輯。

而能讓學生保持滿分,這才是一名卓越的老師。對這種老師的要求就很不一樣了,他需要把所有知識點都融會貫通,全部傳授給自己的學生,並且,還要避免學生粗心大意、情緒不穩等等干擾因素。這是一種避免失誤的邏輯。 所以看起來,兩種老師教育出來的學生只有幾分之差。但是,這兩種老師的要求和標準,以及其應付出的汗水,卻是真得是天壤之別。

在企業中也是如此,行業中排名第一、第二的企業,要費勁腦筋,投入無數才能創造出一個好的創意。而行業第十名甚至第一百名,卻可以輕易就複製過去,弄出一個品質、價格都差不多的產品。有時候,這些跟從者還洋洋自喜:“你看,我什麼都沒付出,我的產品就做到和行業第一差不多了。”可是,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這種差不多,實際的差距卻是不言可喻的。

在行業中也是,當我們欣喜若狂的發現,中國製造的產品,它們的品質、價格,和外國的創造都差不多的時候,其實這隻能悲哀的證明,我們才剛剛到了外國創造的起步階段。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自己的能力和卓越的人已經差不多了,自己的公司和行業第一已經差不多了,我們國家制造的產品和外國創造的也差不多了。

我們覺得自己足夠優秀了,開始沾沾自喜、洋洋自得的時候。但是,我們和他們的收入差距卻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這個時候,或許很多人就要開始抱怨了:“社會不公平。”但是,真的是社會不公平嗎?社會其實很公平,因為它正在犒勞那些願意付出更多努力的人。因為你和他們的差不多,其實差得太多,完全不是一個水平線的。

很多時候,認識不到差距在哪裡,所以我們才有了差距。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覺得和對方已經做得差不多了,所以,更努力也沒有作用了,剩下的只能是去抱怨。這就阻礙了我們去做更大的進步。而當我們真正能明白優秀和卓越之間的差別。

這個時候,其實做事的思路就已經很簡單了: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和卓越的人做的差不多,就自我感覺良好,去找到你們之間真正的差距,去體會為什麼別人就可以比你做得更好一些的原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突破現在的自己。

如果你創業了,那麼永遠不要為自己取得的小小成功而激動,即使你已經做到行業前十,也不能欣然自得。你要明白,你和行業第一、第二,其實不是在一個水平線上去做比較的。而當你在自滿的時候,也許你們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遠。

只有我們深入去了解我們和行業第一、第二的差距,去完善自己,突破自己,這樣,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家家樂教育——每一步與精英同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