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產品的核心指標?

如何定义产品的核心指标?

如何定义产品的核心指标?

定義產品的核心指標十分重要,一個合理的核心指標可以有效的指引產品前進的方向,反之則會南轅北轍。前日世界盃西班牙對俄羅斯的比賽中,西班牙隊全場控球率接近80%,全場成功傳球超過1000次,但是最後卻輸掉了比賽,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追求錯誤核心指標的案例。

在生菜老師的菜談產品中曾經提到如何定義核心指標,特別提到產品核心指標不能簡單等同於業務指標。如果你是主教練,你會如何定義西班牙隊的核心指標?如果換一支球隊,會有不同的核心指標嗎?

今天的話題討論,發現糾結的點在於“核心指標”這個概念,大家的定義其實不一樣。的確這個詞用的有點模糊,到底啥才叫核心指標?產品經理們每天都關注的DAU,留存率,GMV,這些算核心指標嗎?

如果沒有一個共識,那麼就變成了雞同鴨講,討論也就毫無意義。 這個時候就看出來產品經理這個行當沒有一個系統的理論的壞處了:連討論一個話題都難以讓所有的討論者具備一套公理系統。

實際上,我在蜻蜓FM的《菜談》節目中,很早就說過這個觀點(在蜻蜓FM上,搜索 產品經理 即可收聽《菜談》節目):

如何定义产品的核心指标?

在此重新提煉一下關鍵的要點:

一、這裡我們講的“核心指標” 通常不是指業務指標

因為業務指標大家都會關注,老闆也會給員工下KPI,但是業務指標有一個壞處,就是和實際的工作往往不能直接的建立密切的聯繫和反饋。大家都知道留存率和DAU越高越好,但是你做的具體的每一個功能和這個指標之間是一個怎樣的聯繫呢? 可能是間接的,也可能是長期的,大部分情況下,業務指標是無法直接指導我們的日常工作的。

二、產品的核心指標,應當是產品在特定時期某一核心屬性的體現,且該核心屬性和產品的競爭力直接相關。

比如,電商類產品,從滿足用戶需求角度來說,最重要的是選品,即是否存在足夠多足夠好的SKUs,滿足儘可能多的目標用戶的需求。 這個時候,核心指標可能是SKU覆蓋率。

然後你和競品的SKU已經拼不出差異了,那還要提現產品競爭力怎麼辦,也許要拼物流,這個時候核心指標也許是訂單配送時長。

物流也拼不出差異了,也許還要拼客服,這個時候核心指標又會變成客服接通率、解決率等指標。

三、產品經理的職責,就是根據公司在不同階段的戰略目標,設計出能階段性指導團隊日常工作的核心指標。

所以我們知道產品的核心指標可能是階段性的,也可能是個性化定製化的,我在這個音頻裡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微軟小冰,作為一個聊天機器人,如何定義它的核心指標呢?當時的產品經理給出了一個非常有趣卻非常巧妙的指標設計: 平均每次對話的輪次。 即每一次用戶和小冰的聊天,從開始到結束,統計雙方進行了多少次對話來回。 微軟認為,這個指標可以有效的衡量一款聊天機器人產品的AI水平。

本文由生菜老師原創,產品會轉載發佈僅用於學習交流,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微信:hf16881688~ 產品會QQ群:140710383~ MVP聯盟QQ群:2136265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